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口碑收视双线飘红,“影视赣军”解锁红色叙事新模式

0
分享至


日前,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沉默的荣耀》导演杨亚洲的发言赢得满堂彩。这部今年年末荧屏的“黑马之作”,不仅以真挚情怀与精良制作打动万千观众,更在创作与传播中深深烙印下“江西印记”,成为“影视赣军”崛起的生动注脚。


从给江西文旅“上大分”的民国谍战剧《追风者》,到引爆收视热潮的隐蔽战线力作《沉默的荣耀》;从探索苏区经济发展的《大道薪火》,到唱响保家卫国壮歌的《志愿军》三部曲……近年来,“江西造”红色影视作品多点开花、屡创佳绩,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精品频出,红色影视创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江西红色人文底蕴

成为影视创作的灵感“富矿”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星星之火在革命摇篮井冈山点燃,共和国的襁褓岁月在红都瑞金度过,人民军队的第一枪在英雄城南昌打响……丰富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为江西红色影视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富矿”。

这份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文艺创作的血脉,让江西影视始终闪耀着一抹鲜明的“红”。长期以来,《建军大业》《浴血广昌》《八子》《可爱的中国》等一部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题材影视剧陆续亮相银幕和荧屏。厚重的江西红色历史,成为赣版影视的重头戏,也成为时代发展中照亮人们前行方向的光。


我省文化名家、教授梅联华告诉记者:“江西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本就是红色叙事的‘富矿’,‘红色文化’也是我们特有的文化符号。从井冈山精神到苏区干部好作风,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文艺创作的血脉,比如近年来陆续推出的《建军大业》《信仰者》《邓小平小道》等一批优秀影片,就着力展现众多江西红色历史人物形象。”

“江西造”红色影视

踏上风靡全国的“破圈”之路

近年来,“江西造”红色影视作品凭借对历史的深刻挖掘、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对品质的不断追求,让红色故事成为全国观众热议的焦点。


在电视剧领域,“江西造”精品持续引爆市场。《大道薪火》聚焦苏区实践探索,登陆央视及主流网络平台,收视率多次登顶,让苏区故事深入人心;谍战剧《追风者》以紧凑剧情与鲜明人设出圈,一经播出便成为2024年爱奇艺首部热度破万剧,央视实时收视率突破2.5%,实现“台网双爆”;《沉默的荣耀》作为赣闽两省联袂打造的隐蔽战线题材力作,创下国家广电总局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峰值3.129%佳绩,稳居同时段第一,尽显市场号召力。

据慈文传媒党支部书记赵建新介绍:“作为江西本土出品方,为实现产业链条之间的协同联动以及内容的全方位开发转化,我们在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步策划出版了同名图书,出品了同名有声书,探索做好音乐运营。目前,这些尝试均取得了良好成效。”


电影领域同样多点开花、佳绩频传。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暨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在福建厦门举行,各类奖项逐一揭晓。江西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等作品荣获4项大奖,实现了江西电影在单届金鸡奖上获奖数量的历史性突破。其中,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荣获评委会特别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

“目前,围绕建军百年和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等重要节点,我们正在与名编名导合作开发影视项目,希望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多具有‘江西印记’的红色影视作品,进一步讲好江西红色故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江西影视’品牌。”谈及未来影视创作规划,江西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露表示,“我们还在持续探索创新融合发展模式,深入‘影视+文旅’融合,汇聚各方资源,推动江西红色文化出圈、出彩。”

如今,“江西造”红色影视片已不再是地域文化的“代名词”,而是成为全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江西造”正以多元化的题材、高品质的创作,持续向观众输送红色文化精品。

微短剧新赛道

让红色故事以年轻态触达新受众

在传统影视佳作频出的同时,江西红色影视也紧跟行业潮流,积极布局新兴赛道,微短剧的崛起正为红色光影注入新鲜活力。

今年3月,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印发《关于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支持赣州、吉安等地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建立革命历史题材微短剧拍摄基地,为红色微短剧发展保驾护航。

10月17日,取景于瑞金的江西省首部红色金融题材微短剧《红币1932》正式上线。剧情以1932年瑞金苏区为背景,凭借谍战悬疑的叙事张力,生动揭开苏区“金融战场”与“抗战先锋”交织的热血往事,为观众带来全新的红色故事体验。

《红币1932》的探索之外,微短剧《红盐如歌》则开启了江西红色IP“跨形态转化”的新尝试。谈及创作思路,该剧制片人、江西省影视家协会副主席肖雁青表示,将经典舞台剧转化为微短剧是有益尝试,主流影视工作者理应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与观众收视习惯,让红色故事以更轻盈、更鲜活的形式触达受众。

据悉,微短剧《红盐如歌》改编自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该片将以原班人马为班底,精准对接红色情怀与大众市场双重需求,着力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作为糅合采茶歌舞与山歌特色的本土IP,《有盐同咸》自2023年10月首演以来,凭借创新舞台形式圈粉大批年轻观众,入选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历经市场与口碑的双重检验。

“我们摒弃了红色穿越等有争议的形式,以踏实塑造人物、展现人物命运转折与成长蜕变为主,从而反映时代的大背景。”对于如何打造“圈粉”年轻人的红色影视作品,肖雁青有着独到见解:“做红色题材微短剧注重保留人物故事中最精彩、最具张力的部分,减少赘述与生硬的说教感,首先得吸引年轻观众愿意看、看得进,从而使得观众的情绪随着剧中人物命运的起伏而波动。”

影视+文旅”

构建我省产业融合新范式

红色影视的火爆不仅带动了红色文化传播,更激活了文旅产业的发展动能,“影视赋能文旅,文旅反哺影视”的双向奔赴,正在江西构建起文旅产业升级的新范式。


电视剧《追风者》中,主角魏若来一句“要去瑞金,走我哥走过的路”,成为无数观众的出行暗号。剧集热播后,瑞金市迅速推出“与《追风者》同游瑞金”主题活动,在叶坪景区打造同名情景剧本杀,让游客穿越到过去,重温苏区金融事业起步的岁月,感悟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

事实上,这样的影视带动文旅的经典叙事,在江西早已屡见不鲜。经典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在映山红映衬下的经典镜头,让青山绿水与青瓦白墙相映的赣鄱古村落成为红色旅游热门地;电影《八子》中,一位母亲送八个儿子上战场的感人故事,以及对江西乡村生活与革命情怀的细腻刻画,让拍摄地于都成为游客追寻红色记忆的目的地。

在江西省导游协会副会长叶文辉看来,影视剧作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很容易引发观众共鸣。“曾经,在经典红色影片《闪闪的红星》影响下,有很多全国各地的观众来江西旅游。”叶文辉说,“如今不少家长受到《邓小平小道》等影视作品的影响,带孩子深入南昌实地体悟作品传递的情感,让红色文化在实景体验中代代相传。”

烽火岁月中,无数英勇先烈以热血书写革命传奇;硝烟散尽后,代代赣鄱儿女用艺术致敬红色历史。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影视赣军”正以传统与创新并举、品质与流量兼具的创作实践,让红色文化在光影中不断焕发新生,持续闪耀时代光芒。

来源:江西晨报

曹凡圣 记者 程玥

责编:冯智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西晨报 incentive-icons
江西晨报
江西视野,晨报情怀。
4943文章数 264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