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城立业正当时——写在湘潭市2025年大学生创业成果大赛决赛之际

0
分享至

全媒体记者 郑镱慧子

在伟人故里、湘江之滨的湘潭,一股青春的创业新潮正澎湃涌动。如今,这里已不再是学子们学业有成后的“中转站”,而是越来越多有志青年梦想起航、事业扎根的“青创之城”。

今年以来,湘潭市将支持大学生创业作为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创十条”政策为总揽,倾力打造从“想创”到“敢创”、“初创”到“快创”的全链条、闭环式创业生态。截至10月底的成绩单令人振奋:全市累计培育大学生经营主体1996个,其中企业952家,大学生创办企业占全社会新创办企业比重的2.48%,位居全省第二。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创业故事,也是湘潭真心实意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最好证明。


湘潭市大学生创业精英班实训营现场。

筑体系、强根基:

打造“雨林式”创业生态

大学生创业,从“想法”到“办法”,从“书桌”到“市场”,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湘潭市深刻认识到,唯有构建一个阳光、雨露、土壤俱佳的“雨林式”生态,才能让创新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政策集成,为创业播撒“阳光雨露”。湘潭市摒弃“撒胡椒面”式的零散扶持,系统构建了以“创十条”为核心的“1+10+N”政策支持体系。除发布《湘潭市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任务清单》外,还出台了配套文件20余份,形成全域覆盖、特色鲜明的政策网络。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场所租金补贴办法,给予创业者最高1.5万元补贴和最长2年租金支持;通过创业担保贷款“三扩二降”行动,为80名大学生发放4334.8万元创业贷款,同比激增55.4%。湘潭高新区推出“智造谷攀登者计划”17条,每年提供7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湘潭经开区与湖南科技大学深度融合发展;韶山市也出台了专属的“创十条”……这些精准的政策扶持,有效降低了大学生的创业门槛和初期成本。

平台筑基,为创新厚植“培育土壤”。创业需要空间,也需要实践。湘潭市依托在潭高校、园区及企业精心打造了一批孵化与实训高地。目前全市已拥有6个省级、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包括湘潭大学省级基地以及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5家首批市级基地。这些基地如同温暖的“苗圃”,正滋养着112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孵实体41家。同时,市工信局、市人社局聚焦优势产业链,分两批认定华研实验室、数造科技、蓝思科技等10家市级大学生实训基地,覆盖动漫、新能源、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在动漫产业基地,训练营前置班为湖南软件职院30余名学生开展实训,并与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创”。

服务优化,为成长铺设“快车道”。线上,依托“湘易办”旗舰店大学生创业专区、湘潭零障碍就业服务平台等,实现找政策、找资金、找场地“一网通办”;线下,在市民之家、园区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专窗和青年就业服务驿站,提供“咨询有指导、办理有通道、法律有援助、财税有代办、场地有保障”的全流程闭环服务。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已助力80余名大学生释疑解惑,29家大学生创业企业顺利落地。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还与5所在潭高校共建“创业项目注册登记服务点”,将服务送到学生身边,让创业之路少了几分障碍,多了几分温暖。


王佳鑫和团队伙伴们在实验室做实验。

聚项目、育动能:

催生“落地生根”的创新成果

支持创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创新的种子开花结果,服务于产业发展。湘潭市通过精准培育、重点孵化,让大学生的奇思妙想与城市的主特产业同频共振,结出硕果。

今年以来,团市委牵头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广泛搜集项目1643个,并从中筛选370个重点创业项目,推送至各县(市)区、园区进行精准对接。这套“发现—筛选—推送—落地”的机制,确保了优质项目不被埋没,并能快速找到适合的生长土壤。

在精准培育下,一批植根于湘潭优势产业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湘潭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毛馨苑团队研发的新一代骨科植入体“钛康”,实现了工艺、结构、表面改性三大突破;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生梅期红团队研发的“硅胶粘接剂”已申请8项专利,5项获授权;湖南工程学院马凯团队的“光赋氧”项目,以核心技术材料实现可见光下持续分解甲醛。

医疗器械领域同样亮点纷呈。湖南工程学院刘定阳等人研发的“全域智译——多场景智能手语翻译系统”,融合多学科知识,实现手语精准翻译与自主供电,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南赛区一等奖。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邓志强等创立的湘潭惠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设备维修、康复治疗设备研发与推广,业务涵盖DR、超声诊断仪等多种设备的维修服务,并为多所职业院校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套件和实验教材。

智能制造领域也不甘落后。湖南科技大学王佳鑫团队的“特利得切削工具”、郑婉婷团队的“建筑电气故障智能化监测设备”,湖南工程学院褚盛贵团队的“气浮装备”等4个项目在全省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湘潭理工学院学生研发的水平对置增程专用发动机等项目也取得突破。目前,湘潭高新区已签约落地30个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含6个“金种子杯”获奖项目,并为它们免费提供了3000平方米办公场地和7000平方米生产场地。

赛事平台成为检验成果、激发动力的重要载体。在2025年省“金种子杯”大赛中,湘潭市斩获8个奖项,其中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4个项目获得省创投基金80万元投资。接踵而来的“电化产投杯”湘潭市2025年大学生创业成果大赛已进入决赛,设置4条赛道,提供2万至5万元创业补助,吸引了众多学子踊跃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在湘潭持续升温。

优要素、浓氛围:

营造“近悦远来”的青创环境

留住创业人才,不仅需要事业平台,更需要暖心的人文关怀和浓厚的创业文化。湘潭市在基金支持、导师引领、安居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

基金“活水”为创业“耐心”陪跑。为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融资难”问题,湘潭市设立了总规模5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直接投资早期项目。目前首期1000万元资金已完成募集,专职运营人员已到位,正加快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力争年内投资一批有潜力的项目,实现“精准滴灌”与“耐心陪跑”相结合。

导师引领为创业者授之以渔。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创业者的“引路人”。湘潭市从市内外各行业精英中,按照战略、技术、管理、金融等类别,遴选出首批50名创业导师,并建立了匹配服务机制。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推评并获批挂牌4家省级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室。团市委联合司法部门聘请法律专家为“青年创业导师”,开展“法律服务进高校”活动8场,覆盖7200余人次。第二批导师选聘注重从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中选拔,全力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梯队的导师团队。

安居保障解决创业者后顾之忧。“此心安处是吾乡”。市委人才办加快青创人才公寓建设步伐,已完成城区37万平方米闲置房产摸底,并与专业运营机构对接。市城发集团、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韶山市等已投入人才公寓585套。湘潭高新区采取先付后补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免费住宿,已入住18套;湘潭经开区盘活闲置公租房投入30套;韶山市“斌韶之家”计划投入300套,已启用70套。一个“来了有房住、留下有保障”的安居环境正在形成。

宣传造势塑造青创品牌。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总体宣传方案,各级媒体统一开设“潭创先锋”专题专栏,发稿超100篇。全市户外电子屏、432台公交车尾屏持续轮播“青创”标语超千万次。《湘潭市支持大学生创业政策汇编》电子书阅读量高达12.5万次。雨湖区组织“高校学子民企创享行”,湘潭医卫职院等高校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作为新生开学必修课。湘潭“青创之城”的城市名片愈发闪亮。

从政策引领到平台搭建,从资金扶持到服务保障,从项目孵化到氛围营造,湘潭市正以一套务实高效的“组合拳”,为大学生创业者扫清障碍、注入动能、搭建舞台。

11月20日举办的“电化产投杯”湘潭市2025年大学生创业成果大赛决赛暨创业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既是对前期工作成效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面向未来吹响的新的“冲锋号”。

创业不用去远方,湘潭就是好地方!这座有着深厚工业底蕴和红色基因的城市,正以其日益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诚挚邀请——在湘潭,梦想不设限,一切皆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湘潭在线 incentive-icons
湘潭在线
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53665文章数 152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