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镜头突然对准俄罗斯卡52生产线,外界疯传中国要进口这款“短吻鳄”武装直升机,36架订单、7.2亿美元合同说得有鼻子有眼,可真相到底如何?咱们解放军的武直10难道不够用?今天就来扒一扒这场重型武直的选择谜题。
![]()
卡52属于标准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11吨,挂载能力超过2吨,它能一次性带上12枚反坦克导弹外加两个火箭发射巢,机头那门30毫米机炮能打穿大多数装甲车,老毛子给它用了共轴反转双旋翼,取消尾桨后机身更紧凑,适合蹲在两栖攻击舰的机库里。
俄乌战场上它确实露过脸,靠“涡流”导弹远程点名乌军坦克,但也被毒刺防空导弹揍下来不少,飞行员为了保命不得不高空抛射火箭弹,精度?基本靠信仰。
咱们的武直10呢,属于那种6到7吨级的中型直升机,不过啊,在早期的时候,因为发动机性能有点跟不上,还拆过装甲、减轻过重量呢。
最新升级版的武直10ME,其最大起飞重量已经飙升至7.5吨,不仅能挂载8枚反坦克导弹,还能额外配备火箭巢,更令人瞩目的是,它的航程竟然比卡52多出了近400公里。
![]()
尽管其载重稍逊于卡52,但武直10的却凭借一系列的先进的现代化的航电系统,如全玻璃化的座舱、数字化的战场管理系统等,就已经可与无人机组网共同作战了,相较之下,俄罗斯的直升机就完全不在我们的可比性范围之内了。
为啥中国始终没签卡52的订单?第一个硬伤是后勤体系。解放军现在全军数据链标准化,卡52的俄式电子设备根本融不进来,买了它还得单独建一套维护线,进口俄制导弹更是烧钱。
印度当初放弃卡52转买阿帕奇,就是吃过这个亏,第二个问题在舰载适配性上,卡52的共轴旋翼看着先进,但机身偏高,挤占机库空间,咱们的075两栖攻击舰需要的是直20这种“一鱼多吃”的模块化机型——反潜、运输、火力支援样样精通。
![]()
但最为关键的答案却恰恰就隐藏在了这道“直20”的简单的题目中。如今的中国军方已有能力将一款10吨级的通用直升机的武装改型的先进的技术推向了密集的试飞,使其可谓是中国版的“黑鹰”了。
从曝光的照片中不难看出短翼的挂架可不仅仅能带8枚反坦克的导弹还能将火箭巢加上一挺机枪,其动力全系采用国产的涡轴10型发动机,使其高原的高性能出力大大拉满了。
而且更为狠的是,我们的军工体系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单机采购”的阶段,直接就玩起了对整套的解决方案的采购如:直升机不仅带上了数据链,还带上了一整套的保障系统,更带上了一整套的智能的弹药等等,但相比之下俄罗斯就根本找不出相应的生态优势了。
俄制装备也不是毫无亮点,卡52的结构防护和弹射座椅确实扎实,咱们在高原极寒环境下的经验积累不如老毛子。
![]()
但要说进口?顶多买一两架回来拆解研究,就像当年研究苏27那样。毕竟现在福建舰都下水了,谁还会为过渡装备浪费外汇。
2022年后俄乌战场的不断发展之际,俄军的重型武直却越来越在无人机和先进的防空导弹的“围攻”下苦不堪言,中国军工的思路早就变了——武直10负责树梢绞杀,攻击11无人机高空策应,直20武装型两栖突击,这种立体化打法,可比单靠一款“短吻鳄”聪明多了。
说到底,中国军工的底气来自直20生产线昼夜不停的运转声,来自珠海航展上外商围着武直10ME签单的场面,重型武直这条路,咱们不仅要走通,还要走出复合挂架挂满导弹、航程直逼1000公里的中国标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