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想写个段子,去年江苏某大学人事处处长被掌掴,钱原来是去养了这位郭专家 。结果搜了下,发生掌掴的是隔壁,不是郭专家供职的大学。镇江不愧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虎踞龙盘。
![]()
我博士毕业就没搞科研了,除了和自己工作相关的极小领域外,其他都不关心。这出好戏之前,我就没听说过郭专家,自然没法验证真伪,爆不出更多料。
郭某自述的履历,把领域内有名的研究组都转了一圈,作为专家,也肯定要有发表,评专家总得上交支撑材料。我对造假毫无心得,能想到的路径有两条。
一是移花接木搞冒领,即把同名同姓的人的文章和经历按到自己头上,而汉语拼音又进一步降低了同名同姓的条件,把几个人拼凑在一起,履历和发表就更加好看了。十多年前,有一位Lu Jun 就靠这手上过青千。
考虑到Guo Wei 的名字也不算特别,属于人肉起来很累的那种,可能又复制了一遍。
![]()
二就是毫无出处的生造了。文章和履历都没有出处,直接拿软件硬P。那多少有些过于硬核了。印象里,凭高级点的头衔,文章不是自己列下就行了的,要去图书馆专门拉。我本以为这里面能有啥防伪机制,看起来,自己P图书馆拉出来的文章也行?
哪怕行政没有查询手段或者说能力,选择善意相信申请人;学校的学术人士没发现问题,也挺令人疑惑的。
引进人才,总要面试的;哪怕是求着人家来的大牛,也得聊聊工作计划,要哪些支持吧?聊的过程中听不出问题?
此外,虽然网友总批评学阀,但不可否认,大佬组毕业发展就是容易些的,这位郭专家的履历也涵盖不少知名课题组。一般大家坐下来聊天,总得掰扯下“帝高阳之苗裔兮 ”。你哪年到哪年在XX那里啊,那你和XXX是不是有重叠啊?年轻时喝了点酒,对话再进行下去,可能就是XX和XX到底有没有一腿啊,XXX到底啥取向啊。这哥们生造这么多大组经历,没人疑惑也挺神奇的。
或许,只是学校着急需要一位大人才。
![]()
最后,这个世界还真是,只要你敢吹,就真有人敢信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