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解释力和实效性|标识性原创性概念大家谈

0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一个重点是深刻阐明其“理论的彻底性”和“实践的指导力”。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下,以“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既能够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解释力和实效性,也有助于引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发展。

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同时,也体现出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保持张力与弹性,具有可塑性、包容性、共享性。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本身就充盈着时代的张力,蕴含着关于民主的形式、结构、本质与价值等丰富的内容。以“全过程”对民主进行界定和概括,不仅提炼性地弥补了民主存在的空洞、模糊的缺陷,还提升了定义的科学性;既保留民主的基本元素,兼容民主的一些特质与内涵,又能够对民主发展提供可借鉴性和启发性,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同时,也体现出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又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特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观超越西方资本逻辑主导的民主观,使民主真正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全过程”民主超越西式民主休眠式投票民主和形式民主,把民主的形式与实质真正统一起来;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超越西方多头政治精英博弈的民主体系;坚持以治理型民主超越西方选秀型民主,着力克服治理失效、国家失能弊端;通过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践模型,实现民主概念从空间维度到时间维度的创造性拓展。

以“两创”方式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话语体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汲取西方民主文明的精华,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汇聚成一股独特的民主力量。从知识生产维度看,它既避免了民主话语的“概念通胀”困境,又创造了新型政治文明的“中国版本”。

一是坚持以民主内生性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不断结构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各要素具备显著的内生性驱动力,包括使命驱动、战略柔性与文化基因能力,体现出创新领先、治理效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外化表征。这一内生性要素和外化表征合力展现出更开阔的视野、更充足的动力、更高效的运行机制、更强的生命力与更持久的韧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不断结构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以民主的主体性与自觉性,推动人类民主知识多样化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中,通过自主性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宣传教育、民主选举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民主参与平台,逐步塑造与提升了民主主体意识、民主自觉意识。这一实践对全球民主知识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中心”和“边缘”关系提出了重构冲击,有望推动人类民主知识的多样化发展。

三是培育民主内生性发展机制,实现传统民本理念的现代化转换。民主的内生性特点与一个国家的思想传统、社会环境、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存在密切关联。不深入了解民主的内生性特质,就无法理解民主模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作为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精神的独特标识,是中国式民主内生性发展的思想资源。例如,从“民惟邦本”到“人民至上”的语义转换,赋予传统政治伦理以新的时代内涵;通过提取“水舟之喻”“天下为公”等文化基因,将其转化为“人民主体地位”的现代政治表达,完成民主理念的本土化编码。

四是坚持以自主知识再生产能力,不断获取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与价值观根植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而非外部引入或强加,是自主知识再生产能力的生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民主制度结构、民主议题设置、民主话语表达等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自主知识体系,体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异质性、开放性、拓展性与迭代性等特征,既能够随环境变化不断整合、重新配置与更新内外部资源,系统创造与调整运行机制,又能够以优异的吸收能力、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其在全球民主概念、制度与模式的博弈与交流中不断获取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

五是提升民主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促进中国政治文明话语体系自主性发展。民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维要素的复合体。提升民主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一个前提是对民主的基本理念、价值立场要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表达。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引领,以“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为逻辑链条,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制度安排,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完成了民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性表达。

进一步看,实现从政治实践到理论范式的跃迁,重要的是从“历史深处”把握民主的概念化和再概念化演进,从“现实历史”出发审视和丰富民主的概念化和再概念化的现实张力及未来趋势。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两创”为方法论,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并在“程序正义—实质民主”的辩证统一中,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方案。这不仅关乎中国式民主的成熟定型,更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作者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宬斐)

原标题:《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的解释力和实效性|标识性原创性概念大家谈》

栏目主编:王多

本文作者:赵宬斐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7240文章数 7578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