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日本政坛出现明显分裂,一方面,日本外务省派出高层官员,急匆匆去中国,想缓和日中紧张关系;另一方面,日本首相在国会的强硬表态不断升级,中方强烈回应,两种力量同时发力,局势紧张又复杂。
![]()
事情发生在11月7日,首相在国会说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还暗示可能使用集体自卫权,这话一出,国际上就炸锅了,一些国家和媒体觉得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破坏,中方反应很快很严厉,11月1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见了日本驻华大使,给了明确的严厉态度,用了五条严厉的话来回应日本的言论:严重违反国际法,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动摇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这五条就是中方外交回应的主要内容。
除了外交交涉以外,中方还采取了更多的实际措施,外交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一起发布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不要去日本,海军也有动静,在日本海巡航,黄海方向也进行了实弹演习,于是就形成了外交声明、旅行提示和军事行动并行的应对方式,旅行提示对日本很敏感,日本的旅游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游客,中方的这些举措被外界视为既有宣示性的“文字”回应,也有直接影响面的“行动”打击,对日本产生了实际的打击。
![]()
日本国内由此产生了分歧。外务省和所谓理性派希望通过降温来应对,于是外务省高官金井正彰在11月17日启动了访华行程,依照官方的说法,他的任务是向中方表明首相的一些言论并非日本政府的本质变化,而他的此次行程被日本媒体形象地描绘为“灭火之行”,而首相对此的响应并非同步的,11月16日首相再一次回应了中方关于琉球问题的表态,称中方是在干涉日本内政,并指责中方在琉球问题上有煽动分裂明显的矛盾。
观察者觉得,首相强硬是有原因的,一些分析把这看作一场有风险的政治博弈,其一,首相在台湾问题上受内外压力,通过在琉球问题上强硬来转移国内右翼支持者的注意力,稳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其二,把个人立场和国家政策绑得太紧,让国家信誉跟着个人政治盘算走动。其三,借琉球问题试探中方和国际社会的底线,看对方会不会放大琉球问题。这三种做法凑在一起,形成了可称为“备用计划”的一套策略,但风险也很大。
![]()
琉球问题本身不是日本国内事务。历史与法理争议存在。第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琉球的主权问题并不简单已定,十九世纪末日本以武力废除琉球王国的独立地位,设立冲绳县,从这个角度当时的处理方式带有殖民和强制性质,并非完全平和的合并。二战结束后,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对日本战后领土做了限定,列举了日本应当放弃的范围,琉球群岛并没有在清单上被列为日本应当保留的范围,1971年美日签署的冲绳返还协定,将施政权从美方交还日本,但是是否等同于主权回归,在国际法语境内仍然存在争议。基于这些历史与法律的事实,中方强调琉球主权问题并无定论,主张尊重相关历史文献和国际文件的严肃性,不应简单地被定性为对日本内政的干涉。
现实层面的情况也是值得关注的,琉球在日本国家安全布局里占据关键地位,它被视为对外防卫的前沿,琉球承受了大量驻日美军基地的负担,琉球群岛面积仅仅占日本领土一小部分,可是却承载了日本超过七成的驻日美军基地,当地长久以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处于不太有利的位置,人口收入水平和就业情况都落后于日本本土,有关资料显示,琉球地区人均收入大约是本土的七成,青年失业率接近本土的三倍,贫困率接近四分之一,成为日本国内贫困问题突出的一个区域。 美军驻地造成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随处可见,噪音、污染,以及涉及美军人员的各种犯罪事件,数量庞大,而犯罪人员往往享受司法豁免权,这更使当地居民的愤怒难以平息,综合以上种种现实因素,琉球更像一个被长期作为军事用途的地区,而不是能够得到经济民生支持的普通县区。
![]()
琉球人民的声音也不能忽略,岛上原住民和民间团体长久以来一直在喊自决,要搬走美军基地,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近些年,他们开始在国际场合发表意见,希望得到更多的国际关注和援助,这种自决诉求和去殖民化诉求和其他地方的类似运动在逻辑上类似,中方对琉球人民自决权予以尊重,这可看作是对历史正义和国际去殖民化潮流的回应,这样的表态不该被简单看作是鼓励分裂,而是对岛上民意和历史问题的一种回应。
分析来首相的立场有明显政治计算成分,琉球问题在国际上被确立为有争议,会冲击日本长期以来关于战后领土和美军部署的叙事,首相在台湾议题上已受国内外反弹,转而在琉球问题上强硬,有寻求补分的意图,也有为右翼选民表态的考量,这样的策略难以掩盖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现实矛盾,外务省的低调斡旋和首相的公开强硬并存,日本当前的对华政策显得矛盾且不稳定。
![]()
即便外务省高层亲临解说,短期内有助于缓和外交紧张局势,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国内政策上的分歧,历史问题、地区现实、岛上民意都是长期存在的变数,今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年纪念的年份,历史问题显得尤为敏感,对于历史账目的处理和对过去行动的反思,不应被政治短期的利害关系所取代。
来这场争端不只是外交口角,而是历史记忆、国际法理、地区实际和国内政治的叠加,中方的多层次回应既有宣示性的措辞,也有现实性的行动,目标是维护既有国际文件和秩序的权威,也回应岛上的民众的合理关切,日本内部关于如何处理与中国关系、如何面对琉球历史与现实的争论将继续存在,任何试图单边强硬来处理复杂历史问题的做法都应谨慎,因为相关后果可能超出短期政治计算,历史问题需要严肃的对话与法律与事实的澄清,任何将国家信誉与个人政治目的捆绑的行为,都可能给国家带来长期成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