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刚刚谈到过,18号舰在正式上号,官宣服役后的不到72个小时,就携带至少18架全新的主力舰载机,包括至少3个类型,分别是至少13架15D与15T;至少3架J35;还有至少2架KJ600的技术豪华阵容,快速开始正式的出海训练加首次巡海备战,由此可见18号平台的综合成熟度极高,形成初始战斗力的速度也极快。现阶段所携带的舰载机是技术豪华阵容而不是全场豪华阵容,主要是舰载机还没有完全满配,18架只算是最多三分之一到位,但是其每种舰载机的技术水平,可以把尼米兹级与福特级目前能拿得出手的同类舰载机都能立即比下去,这就是当前的核心现状:就是技术上已经完成彻底的突破与超越,但是后续的下线数量还必须加班加点的赶快跟上来。最好在12个月之内,形成真正让外界,
![]()
信服的初始战斗力。而在后续公开的首训也是首巡画面中,可以看到15D的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同时电磁弹射34吨级的超重型舰载机而且是昂贵的电战版,然后又立即电磁弹射隐身5代舰载机;仅仅这两项,都是当前的美国海军难以望其项背的。不用说在福特号上,就是在陆地模拟电磁弹射设施上,超级大国海军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34吨级的重载舰载机,外加F35C的满载弹射。可见在这方面,两边已经拉开了巨大的代差;更在所谓的电改蒸后,彻底追不上了!不过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从最早公布3连弹,到这次最新的弹射画面,为何都是采用2号弹射线这一条在训练。为何不对1号与3号弹射线也现场测试一下?其实本质上就在于18号平台,仍然处于舰机适配阶段的早期。也就是说,像15D这种重型,
![]()
电战主力舰载机,其实还是第一次上舰实测;无论电磁弹射还是电磁回收,都是第一次,因此在目前舰载机上舰总数还不多的大前提下,自然优先采用相对最成熟、空间也最相对最开阔的2号线完成首次弹射训练。当所有型号都证明电磁收放都完全没问题后,再陆续测试1号与3号弹射线;这都是循序渐进,科学严谨的正确做法。当然,如果仅仅靠2号一条线就能无限量的弹射所有多种舰载机,也意味着5.5万吨级平台的单条125米级电磁弹射线也堪大用,这也算是无意中获得的额外收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