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游击社 Guerrilla Collective
语言、身份与影像在边境处交叠。四部影片以不同方式揭示了“不可译”的经验——它既是地理与政治的缝隙,也是影像在再现与表述之间的张力。
在《BAN♡ITS》中, 奥马尔·乔杜里 以伪纪实的手法重构抵抗的神话,揭示艺术与暴力、他者与作者之间的互为投射;《边界线上的自画像》则以个人家族史为透镜,回望格鲁吉亚与阿布哈兹之间持续未竟的领土与情感纠葛;《中间之地》聚焦语言濒危的塔吉克村落,展示代际之间的“失语”如何成为文化的断层;而《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在诗与尸之间召唤跨洋的亡灵,指向全球劳动的阴影。
这些影像在纪录与虚构、地方与流散之间生成第三种语法——一种无法被完整翻译的语法,却揭示了我们彼此之间仍在持续发声的可能性。
![]()
影片放映时间:
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19:00~23:59
线上交流时间:
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21:00~22:00
线上对谈嘉宾:奥马尔·乔杜里(《盗梦边界》导演),周亦辂(《中间之地》导演),法兰西斯科·罗德里奎兹·蒂尔(《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导演),安娜·杰帕什帕(《边界线上的自画像》导演)
请在文末查看报名方式
![]()
盗梦边界
BAN♡ITS
18分钟,2025,比利时/孟加拉国
奥马尔·乔杜里
入围2024年釜山双年展
入围2025年鹿特丹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
《盗梦边界》的故事发生在孟加拉国和印度之间多孔且无序的东部边境附近,一位流亡在外的艺术家回到这里,与一群落魄的强盗合作创作作品,而这些强盗痴迷于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
当他们滑稽地重现那段被神化的过往时,影片探讨了农民起义和政治反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与理念,以及这些运动出人意料的起因和背景。
最终呈现的装置作品包括在一座大型乡村聚会亭中安装于 LED 视频墙上的动态影像作品。由此产生的准虚构作品对其作者身份和道德性提出质疑,发问:当艺术界找上门来,谁才是真正的强盗。
奥马尔·乔杜里 Omar Chowdhury
奥马尔·乔杜里(1984年,孟加拉国),孟加拉艺术家和电影导演,现居布鲁塞尔和达卡之间。他最初在工业关系和信息系统方面受过训练,现在他创作了部分装置、电影和表演,这些作品使散居生活的模糊性和破裂变得生动起来。乔杜里是来自孟加拉的移民,这一点在他的分层装置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他曾获得国际资助和委托,并获得澳大利亚电影摄影师协会金奖。
![]()
中间之地
The Land In Between
15分钟,2025,中国
周亦辂
入围2025年FIRST影展 先锋创作单元
在新疆塔吉克族的边缘村落,语言的遗失形成了代际间的无形屏障。山脉、皱纹、歌舞、孩童的眼睛,一份无需翻译的情感在空气中悄然流动。
周亦辂 Zhou Yilu
![]()
周亦辂,1997年生于中国,青年导演、影像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2024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电影导演专业。她的创作聚焦于记忆、感知与文化断裂中的情感流动,试图通过镜头捕捉那些语言无法抵达的瞬间。借由静默的观察,她将日常的缝隙转化为诗意的叙事,探索人类情感在文化与环境变迁中的微妙连接。
![]()
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A Moon Made of Iron
28分钟,2017,智利/法国
法兰西斯科·罗德里奎兹·蒂尔
入围2017年维也纳影展
影片中游荡的幽灵是四位中国工人的魂魄。他们从一艘渔船上跳下,渴望游抵麦哲伦海峡以北的智利城市蓬塔阿雷纳斯,最终却葬身大海。海鸟啄去了他们的双眼,他们的手机、护照、电脑与食物遗落四处。他们明明身着救生衣,死亡却被判定为自杀。于是居民们伫立家门前,或立于卵石密布的海滩,讲述他们亲历的真相;孩童们通过破译报纸学习阅读,抑或吟诵传唱那些预示末日的寓言——故事里虚构的病症侵蚀颚骨,他们梦想着有一艘方舟能提供庇护,逆风而行只为让声音被世人听见。历史变得结巴,然后彻底崩坏,大地渗出汗珠,尸体破土而出。在所有通路的尽头,唯余印象、方位与魅影。
法兰西斯科·罗德里奎兹·蒂尔 Francisco Rodriguez Teare
![]()
法兰西斯科是一位居住在法国的智利艺术家和电影导演,专注于动态影像创作。自2015年以来,他创作了大量电影和录像作品,并在国际电影节和当代艺术展上展出。他的作品探索了全球网络和地域间权力流动、暴力的隐晦性、逝者在生者世界中的痕迹、口头传统及其与个人记忆和民间传说的交织。他的作品《另一个太阳》(OTRO SOL,2023)入选法国真实电影节(Cinéma du Réel)。他的最新纪录短片《十月的正午》(OCTOBER NOON,2024)入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IFF)和纽约电影节(NYFF)。
![]()
边界线上的自画像
Self-Portrait Along the Borderline
50分钟,2023,格鲁吉亚
安娜·杰帕什帕
入围2023年瑞士真实影展中短片竞赛单元,获最佳中片
安娜·杰帕什帕出生于第比利斯,父亲是阿布哈兹人,母亲是格鲁吉亚人。童年时期,她的阿布哈兹姓氏最初与她祖父在足球方面的成就联系在一起,但自1992年以来,这个姓氏已经与两国之间的冲突紧密相连。这种情况对她的童年和身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被夹在两个交战国之间。《边界线上的自画像》中,导演回到了她祖父建造的阿布哈兹家族住宅,这个住宅位于格鲁吉亚公民无法进入、且仍未被格鲁吉亚承认的国家。她结合了来自家庭收藏的独特片段和档案,以及当时的电视片段和广播录音,罕见地从个人和政治层面展现了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之间的关系。
安娜·杰帕什帕 Anna Dziapshipa
![]()
1982年出生于第比利斯的安娜·杰帕什帕是一位电影导演和视觉艺术家。她在艺术史、电影制作、文化管理、实验影像和纪录片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背景。她的近期作品《边界线上的自画像》在瑞士真实影展上荣获最佳中片评审团奖。她的作品常常探讨物理边界如何转化为记忆和身份。
报名通道
报名后请添加游击社微信( Guerrilla2024),并主动出示报名记录
报名后不予退票,不予延长放映时间,望周知!!!
策划:肥罗,梁诗蔚,林秉翰,王淞可(按字母顺序排序)
关于游击社Guerrilla Collective
游击社由4位影像爱好者于2024年发起,计划每月举办线上影像放映和交流,对国内的主流放映做以补充。
网站 www.guerrillacollective.co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