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蛋
在这个新人演员层出不穷、流量每隔半年就要重新洗牌的时代,易烊千玺四提金鸡奖后终于斩获影帝。表面是00后小生罕见拿下极具含金量的主流奖项,深层则是一个时代对“什么样的年轻演员值得被嘉奖”的重新定义。
过去几年,内娱对年轻演员的讨论基本围绕三个矛盾展开,曝光过高与作品产出不足的矛盾、追求流量与追求角色深度的矛盾、热度周期越来越短但培养周期却一直很长的矛盾。而就在这组矛盾里,很多新人被困于短期爆发与长期建设之间,易烊千玺则是少数能跳出矛盾的人。
![]()
当星番复盘他的成长路径、作品轨迹和行业位置时,很清晰地看到,在00后一代中,他几乎是“最大公约数”的存在:国民度、演技、粉丝量和行业信任度同时在线。所以易烊千玺拿影帝,也是中国电影行业在青年演员培养逻辑上的一个成功案例。
他不是被“运气”砸中,而是踩中了当下电影市场最稀缺的那几个特质。
01
新生代的“最大公约数”
在当下,一个演员要同时拥有国民度、演技和流量这三重稳定优势,难度其实比拿影帝还难。大多数年轻演员要不靠粉丝,要不靠项目,要不靠营销,很少能够三条腿走路。而易烊千玺不仅稳,甚至稳得不像个00后。
![]()
先说国民度。00后演员的普遍问题是观众见过你却很少认识你。易烊千玺从TFBOYS时期就是顶流级别的少年偶像,国民基础盘从13岁就开始积累,覆盖度远超其他同代新人。这种程度的名气积累,不是其他人靠努力就可以复制的,更像是一种独属于易烊千玺的时代红利。
与此同时,易烊千玺的厉害在于,没有把少年偶像标签当成永久饭票,而是缓慢、稳健地把国民度从“少年脸”引向“演员脸”,把观众脑海里的角色标签从“千玺弟弟”切换成“演员易烊千玺”。
而这一切,基于易烊千玺的演技。很多年轻演员都会出现某一部作品演得不错,但下一部直接回到原形的情况。要么戏路窄,要么驾驭不了情绪戏,要么角色可信度不足。易烊千玺则是同期生里唯一“连续性进步”的那类人。
![]()
从《少年的你》的少年感,到《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压抑细腻,再到《奇迹》的小人物坚韧、《长津湖》的战士悍勇、《满江红》里的隐忍狠劲,他展现出来的演技能力一直在“稳步拓宽”。他不是演了一个好角色,而是演了好几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而且质量全部在及格线以上。
说句实话,当一个年轻演员连续五部作品都能撑住角色,行业自然会用资源、奖项和信任来回报他。
更关键的是,易烊千玺的粉丝一直都很“死忠”,不仅粉丝量维持在一个平稳的位置,能控评,能做数据,而且基本不给项目添麻烦,不阻碍易烊千玺对各类角色的塑造。
![]()
这一点在整个新生代里其实相当稀缺。有些演员粉丝结构复杂,动不动就争番、争妆造,项目方便不得不考虑粉丝存在的潜在风险。但易烊千玺的粉丝盘相对稳定,知道要以作品成败为导向。这对电影工业来说,是硬性利好。
在一个内部高度细分、审美碎片化、观众偏好不统一的时代,能成为获得普遍认同的年轻演员,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金鸡奖如今选择易烊千玺,看似是“青年加成”,但其实更像是在承认:他具有一个新时代演员最完整的公众基础。
最关键的是,易烊千玺的“最大公约数”不是靠讨好观众来维持的,而是靠作品累积与稳健选择来构建的。他的路径不是“让大家喜欢我”,而是“让大家相信我”。这是一种更成熟、更可持续的演员生态,也因此成为他为什么能在新生代里脱颖而出的核心原因。
综合来看,易烊千玺或许不是国民度最高、演技最好、流量最大的人,但他却是三项指标都满足的人。他更像是整个行业当前阶段最可用、最安全、最能形成正循环的年轻演员。换句话说,他之所以能成为“最大公约数”,是因为他的“变量最少”,而如今的电影行业最怕的,恰恰就是变量。
02
选片眼光与曝光节奏的正确性
如果说上文讲的是“易烊千玺为什么有资格拿奖”,那在这里星番要讲的就是“他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
易烊千玺身上有个很反直觉的现象:他非常年轻,但他的职业路径却成熟得像中生代演员。
![]()
比如在选片上,很多年轻演员的选片逻辑是看见大制作就冲、看见流量IP就上、看见角色戏份多就选。结果出来的作品往往高期待、低交付,甚至可能演毁一个角色后导致满盘皆输。而易烊千玺的选片逻辑恰恰相反。
《少年的你》《满江红》这类商业巨制帮助他稳固了极高的国民度和市场号召力,《送你一朵小红花》《小小的我》则更具作者色彩,聚焦社会议题,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关怀。
易烊千玺没有突然接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小众类型来满足个人兴趣,也没有为了保持热度接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维持流量。他的角色路线像是有一个隐形的规划:先稳住基本盘,再逐渐扩展人物复杂性,再尝试类型突破。
《少年的你》给了他人物的压抑;《送你一朵小红花》练的是细腻日常;《奇迹·笨小孩》练的是情绪爆发与耐力;《长津湖》《满江红》练的是群像中的可辨识度;《小小的你》打破角色桎梏,避免定型,不断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稳得让同行焦虑。
![]()
从曾国祥、韩延,到陈凯歌、徐克、林超贤,再到文牧野和张艺谋,易烊千玺持续与中国电影界的顶尖导演合作,这不仅是演技的磨砺,也是行业认可和资源的积累。
另一方面,在当下这个短视频主导的时代,高曝光几乎成了年轻演员的默认生存法则,不露面就会掉粉,不营业就会被替代。而在这样一个体系里,坚持不参加综艺、不借真人秀刷存在感,不是佛不佛系的问题,而是要实打实地承担“被市场遗忘”的风险。
在一个连中生代演员都绞尽脑汁追逐潮流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年轻演员并不是不知道保持神秘感对成为电影演员更有利,只是没有勇气去赌。而易烊千玺这几年,几乎是主动从公众视野抽离,不综艺、不直播、不营业,而且很少上热搜,迄今都没有开通抖音和小红书账号。
![]()
对于电影演员来说,这就是金子般珍贵的“未被消费完的形象力”。或者说,低曝光策略不只是简单的消极营业,更重要的是演员要将全部注意力用在打磨角色上,把曝光的窗口交给作品,让每一次公开亮相都与作品绑定。
易烊千玺极低的曝光度似乎并不讨巧,可却恰恰保持了他银幕形象的干净,所以才能立得住角色,反而成长为了观众理想状态下的电影咖。
03
“同代缺口”造就竞争优势
要解释为什么拿影帝的是易烊千玺,也不能只看他做得对的地方,还要看行业期望和同年龄层的现实状态,否则分析是不完整的。
电影行业在过去五年对年轻演员最大的焦虑,是缺乏稳定型的年轻主演。影视寒冬、大IP衰落、平台分账模式重构,新人演员必须在复杂项目环境中保持稳定表现,让投资方相信把项目交给你是安全的。必须承认,新生代演员里并不缺长得好、资源好的人,但唯独缺的是能连续稳定交付作品的人。
![]()
90乃至95一代电影生,要么作品数量不够,要么作品体量不够,要么作品质量不够。有人一年拍三部戏,却没有一个能让观众记住的角色;有人有热度却拿不出作品证明自己的演技;有人因为早期偶像定位,迟迟难以完成演员标签的转换;有人试图靠大IP冲击电影圈,结果反而成了工业流水线的牺牲品。
再反观易烊千玺。他的作品不算多,但几乎没有扑过,既没有演技坍塌的时刻,也没有项目失败的阴影,每一部都能证明他在进步。这个稳定性,在年轻演员里几乎绝迹。
其次,很多年轻演员在电视剧和综艺中的曝光很高,但真正进入电影工业体系时,会遇到强压、强控制、快节奏、强情绪调度等难题。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稳定输出的年轻演员非常少。
而易烊千玺从成年期就进入电影工业系统,在连续几个大项目中,完成度都在行业平均线以上,这直接影响了他后续获得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当前,大银幕市场对年轻演员的需求量其实不高,但易烊千玺这种“演技型+流量型”的年轻男性主演几乎是断档的,因此他恰好处在行业的稀缺位。当一个行业的供给远小于需求时,只要你做到了可交付,就会成为焦点。
![]()
回到金鸡奖的现场,易烊千玺拿下影帝的那一刻,行业其实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年轻演员的高光,而是一条年轻演员如何成为电影人的完成版路径。只要愿意把热度换成实力,把曝光换成积累,把短期机会换成长线成长,那么未来的影帝影后就不会只在几个人身上循环,而是属于更多愿意为电影付出的年轻人。
做好演员该做的事,剩下的交给时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