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绮蝶
近年来,西方舆论频繁将中国的台湾问题与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相提并论,忽略了中国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也低估了中国捍卫台海利益的决心。11月14日,美国《外交事务》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的准同盟:华盛顿应如何管理这些最复杂的关系”的文章,将台湾框入了所谓的“准同盟”架构,低估了台海的地缘政治环境与中美竞争的复杂性。文章提到,即便是“准同盟”,美国与之也会在冲突升级的风险评估方面存在分歧,给美国带来战略上的两难。如果美国不能谨慎决策,也有可能被这些“准同盟”卷入更大的风险旋涡。
文章作者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瑞贝卡·利斯纳(Rebecca Lissner)。她曾担任美国前总统拜登的副助理和副总统哈里斯的首席副国家安全顾问。从她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究竟如何看待“协防台湾”以及其中的利弊。
![]()
▲2025年北约峰会于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
什么是“准同盟”(quasi allies)?利斯纳认为,美国通常将其朋友分为盟友(ally)和伙伴(partner)。盟友由法律条约约束,拥有共同防御条款,这种“一方被攻击即视为共同受攻击”的承诺保障了盟友的安全,并延伸了美国的核保护伞。相比之下,伙伴虽然可能获得美国的安全援助,但缺乏条约性的安保承诺,假定受到袭击,美国无义务出兵相助。“准同盟”则是一个尴尬的第三类别,介于盟友与普通伙伴之间,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但和美国没有条约性安全保障。
“与普通伙伴不同,美国在准同盟安全上的投资规模与深度,导致美国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会在其遭遇攻击时军事介入,存在战略上的模糊性。”
利斯纳认为,这种模糊地位既有优势,也存在挑战:美国可以通过支持准同盟推进自身利益,同时避免直接卷入冲突,但在关键时刻,美国对其行为的影响力有限,准同盟更易受到外部威胁。
![]()
她以乌克兰和以色列为案例,解释了这种模糊性,并提到“准同盟”关系中的三个核心问题。第一,准同盟的利益和美国经常存在偏差。乌克兰和以色列在冲突中都有各自有国内政治和战略目标,这些目标有时与美国的意图不一致。例如,乌克兰不愿降低征兵年龄以缓解兵力不足,以色列在加沙和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中,也时常超出美国所要求的节奏。
“我在拜登政府任职时亲历了这些挑战。在这两种情况下,美国政策试图在促使准同盟有能力追求共同目标的同时,管理双方在外交与军事策略上的分歧。”
第二,准同盟和美国的风险容忍度存在差异。准同盟在生死存亡面前更愿意冒险,而美国希望控制升级风险,避免直接卷入战争。这种差异导致双方在军事援助和战略决策上产生摩擦。
拜登执政末期和特朗普再次执政后,美国都曾两次协助以色列反击伊朗。特朗普甚至下令美军对伊朗核设施进行了轰炸。但是,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不愿意深度卷入其中。这种非正式的同盟有时也导致“准同盟”比条约盟友更容易受到外部袭击。
![]()
▲6月13日到6月24日,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
乌克兰也是如此,拜登也曾拒绝给乌克兰提供攻击性武器,生怕升级冲突,导致和俄罗斯爆发直接军事对抗。但后来,美国还是对乌克兰获得的武器类型和反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方面开了绿灯。
第三,美国对准同盟的“管控力”有限。即使美国能够在军事、经济提供大量援助,准同盟也不一定按照美国期望行事,因为过度施压反而会削弱与准同盟合作,让对手收益。比如,俄乌冲突中,美国过度施压乌克兰,反而会让俄罗斯调整利益盘算。在巴以冲突中,美国过度施压以色列,也有可能影响美以关系。美国国内强硬派也会指责此举只会让哈马斯获益。
利斯纳还分析了拜登与特朗普在处理准同盟问题上的不同策略。拜登倾向通过长期承诺和有限干预保持准同盟的信心,同时在关键问题上施加一定的管控力度,如暂停部分军事援助以约束以色列行动。特朗普则在早期给予准同盟更大自由,但在关键节点通过威胁“放弃支持”迫使其接受停火方案。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凸显了美国管理“准同盟”时面临的政策复杂性。
所以,利斯纳建议:一是准同盟目标与美国高度一致时再提供军事支持;二是建立机制,协调彼此优先事项、并私下管理分歧;三是设计可信赖、可执行的杠杆机制,包括明确的书面限制(如援助武器的最终用途),定期监督军事援助,并通过谨慎的对外表态维持政策的灵活性,避免制造难以收回的政治承诺。她认为,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当前乌克兰与以色列,也适用于潜在的台海冲突。
![]()
▲美东时间11月10日,特朗普在采访中被问及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的风波时说:“这么说吧,我们的很多盟友也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盟友在贸易上对我们的剥削比中国还多”。
利斯纳认为,台湾地区也属于这种“准同盟”关系。如果台海爆发冲突,美国可能介入,从而承担更大风险,但即便美国全面介入,美国也可能陷入两难困境:和台湾地区当局之间出现利益分歧、目标不一致、岛内政治分歧等。
总的来说,利斯纳认为管理这种关系使得美国能够以低成本推进战略利益,但若管理不当可能带来局势意外升级,从而牵累美国。
也就是说,台湾岛内政治高度分裂,美国的军援与政治支持往往与岛内现实政策脱节,盲目介入反而可能成为美国的政策负担。
显然,利斯纳将台湾纳入所谓“准同盟”的分析,本身就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低估了台海局势的复杂性与风险。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干预都将触及中国的红线。她的文章也低估了中国在军事上对台以及地缘政治环境的控制能力,忽略了任何外部干预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台海冲突可能迅速升级为中美对抗,带来不可控后果。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下滑查看)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下滑查看)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