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光柱在夜色里晃来晃去,有人攥着甘蔗秆猫着腰跑,身后传来笑着的吆喝和小狗的轻吠。花9.9元就能带走一根甘蔗,被店家安排的人追上,就得多掏6块钱,这两年突然火起来的“趣味摘甘蔗”活动,让不少人觉得新鲜又刺激。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联删!
谁能想到,平日里按斤称的甘蔗,换个“互动玩法”就身价翻倍。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全国甘蔗批发均价才2.3元/公斤,一根中等大小的甘蔗也就3公斤左右,成本连7块钱都不到。可到了活动里,不管是9.9元的“成功价”还是15.9元的“参与价”,都比市场价高出一截。
年轻人愿意买单,图的从来不是甘蔗本身。新华网引用的《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里说,近三成年轻人会为情绪价值花钱。快节奏的日子里,能放下压力疯跑一阵,还能拍段有意思的视频发社交平台,这种新鲜感和仪式感,成了花钱的核心理由。就像有网友说的:“不是缺这根甘蔗吃,是缺个让自己开心的由头。”
但热闹背后,藏着不少让人心里不舒服的小套路。有的场地没说清楚甘蔗的生长情况,兴冲冲摘回去,咬一口又干又涩;有的没设安全提示,让大家拿着刀在田里跑,万一磕碰擦伤都没个保障。更让人别扭的是,所谓的“互动”其实都是商家设计好的,看似有选择,实则怎么都得花钱买甘蔗。
这让人想起之前被吐槽的网红互动活动,有品牌搞“一日店长”,要花299元消费才能获得45秒的见面机会,最后被网友骂“圈钱”,不得不修改规则。这些活动本质上都是一个路子:用新奇的名头包装普通商品,把情绪变成溢价的理由。
商家想创新吸引顾客没问题,但不能把消费者当冤大头。情绪消费不是“割韭菜”的借口,年轻人愿意为快乐买单,前提是这份快乐真的物有所值。如果只是靠噱头糊弄人,把普通甘蔗卖出高价,一次两次有人买账,时间久了,新鲜感没了,信任也会跟着没了。
![]()
也有网友看得明白,直言“这就是换个法子卖贵甘蔗”“花十几块买个乐呵还行,要是冲着甘蔗去就亏大了”。还有人担心,这种风气蔓延开来,以后买个苹果可能要先“趣味摘果”,买棵白菜得先“快乐拔菜”,普通消费都得被附加一堆没必要的套路。
消费升级不是“套路升级”,真正的好体验,从来不是靠花哨的名头撑起来的。如果商家能在合理定价的基础上,把场地安全做好,把甘蔗品质把控好,哪怕只是简单的田园采摘,也会有人愿意来。毕竟大家花的钱,是为了真真切切的快乐,而不是被商家算计的“热闹”。
说到底,一根甘蔗的价值,不该靠“追着跑”来抬价。情绪消费的核心是真诚,是让消费者觉得“花得值、玩得开心”。如果只是借着“快乐”的名义变相涨价,再新鲜的玩法也会被看透。下次再遇到这种新奇活动,你会心甘情愿买单,还是会转身找家实在的水果店,按斤称一根踏踏实实的甘蔗呢?
#店家推出真人版偷甘蔗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