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子慧
11月19日,在“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采访团面前,山水贤居农家宴的80后负责人杨晓霞道出了一番让不少都市白领都会羡慕的“凡尔赛”感言:“每次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没有理由不回来。现在年收入大约百万,出门有景、在家有亲人、口袋有钱,这就是乡村振兴带给我们的满满幸福感。”
![]()
杨晓霞的“百万营收”,并非孤立的创业奇迹,而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片区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的底气,正藏在这一片区的整体振兴里。
片区化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要实现杨晓霞口中的“发展越来越好”,并非易事。杨家山里片区面积21.7平方公里,包含10个自然村,过去“单打独斗”时,各村资源分散、发展同质化问题突出。
转变的钥匙在于“片区化”的顶层设计。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道出关键:“我们坚持‘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聘请专业团队对10个自然村进行连片规划、系统布局,目的就是打破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
“让各村既‘一村一特色’差异化发展,又能攥指成拳、抱团奔富。”祝增建这样形容片区的协同路径。这种规划引领下的整体发展,为后续的产业融合与一体化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文旅融合,为“杨晓霞们”引来消费活水
规划落地,产业先行。片区依托“三山环抱、二水相依”的生态本底,坚定走“生态优先、红色传承、农文旅融合”之路。
![]()
2.2万亩山林的修复让片区森林覆盖率达75%,生态基底愈发稳固,2公里生态绿道与21公里骑行驿道贯通全域,为乡村旅游发展夯实了关键支撑。
据祝增建介绍,片区近年来落地了無比方花园、齐长城文化馆等56个项目,精心打造“春观樱山、夏游花海、秋尝百果、冬享雪趣”的全季旅游格局。仅今年1-10月,就举办樱桃采摘节等10场主题节庆,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亿元。
![]()
与此同时,片区标准化培育5000亩樱桃和1000亩茶叶、杜鹃花等“一个五、五个一”富民产业体系,打造24个百亩产业园和400家特色种植园。
持续不断的文旅活动与扎实的产业基础,为片区带来稳定客源。杨晓霞的“山水贤居”正是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将“乡味”变成了“真金白银”。
机制创新,串起村民集体“共富链”
游客聚起来了,收益怎么落袋?片区通过机制创新,交出了一份答卷。
“我们创新打造了全省首家乡村振兴一体化运营平台,实行‘1+1+N’联动运营模式。”祝增建解释道,该平台将片区内分散的景点、民宿、农家宴等资源整合起来,围绕游客需求开展“订单式”运营和一站式服务。
![]()
更重要的是,片区围绕一二三产,由村党组织领办田园土地、精深加工、民宿餐饮三大合作社,深度整合各村资源,探索“保底收益+管理费+分红”等多元收益模式。这套机制有效盘活乡村资源,带动村集体年收入均超50万元,实现“整片提升”。
![]()
民宿产业正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通过民宿合作社,片区将153处闲置农房转变为精品民宿,村集体每年可收取管理费16.8万元,村民获得6000至10000元不等的保底收益。整合运营下,民宿平均入住率达42%,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与杨晓霞的农家宴形成“住下来、吃一餐”的良性互动。
![]()
片区还成立强村共富公司,打造“杨家山里甄选”品牌,对农特产品实行托底收购、统一销售。以樱桃采摘节为例,收购总额超300万元,种植户均增收1.3万元。这套组合拳既让杨晓霞这样的经营者客源稳定,也让周边农户产品销路不愁,真正实现“村民富、集体强”。
如今,像杨晓霞一样选择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成功,与片区科学的规划、兴旺的产业、创新的机制深深交织。一个人的“百万营收”,映照的是一个片区通过系统振兴实现“强农富农”的宏大叙事。在这里,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充满希望与财富的热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