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口之上,万亿级市场叠加对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作用,绿色能源产业吸引众多城市纷纷入局。
“十四五”时期,在海上新能源领域颇具禀赋优势的青岛,启动了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系统布局,加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突破发展。
当前,作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青岛为绿色能源产业立下“打造千万千瓦级装机海上新能源基地、推进千亿级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链”的目标。
规划引领,纲举目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未来5年12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并进一步强调“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在国家对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绿色产业体系构建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青岛将如何以绿色能源发展为城市更换绿色引擎,扛牢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龙头”的责任担当?
顶层部署,政策引领
眼下,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版《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能源领域投资预计将增至3.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约2.2万亿美元将集中投向可再生能源、核能、电网和电气化等领域。
入局万亿市场,从市委书记、市长顶格部署到出台顶层规划方案,青岛通过系统性的战略谋划与政策落子协同发力,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铺就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坚实道路。
7月23日,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督导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立足青岛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6月,市委副书记、市长任刚到即墨区调研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情况,同样围绕绿色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进行专题调度。
再将时间线前移,2月,市委书记曾赞荣到即墨区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进行调研,并听取田横镇绿电科技产业园、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市委书记、市长顶格部署,足见城市向绿而行的坚定决心。
![]()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层面,青岛出台《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勾勒出一幅覆盖空间格局、产业体系、能源结构、城乡建设的全景式转型路线图。
方案对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并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以绿赋能,以群成势
顶格部署绘就的战略蓝图需要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落地实践。
前两年,依托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青岛在即墨打造女岛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园,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储能、新能源研发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初步构建起一条“海上风光”产业链条。
![]()
今年10月15日,在2025年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大会上,两家央企巨头加码青岛,落子百亿级项目,均与绿色能源产业息息相关。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东方电气将在青岛投资建设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落地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装备制造基地、东方电气北方海上风电研究中心等板块。其中,海上风电北方总部和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园区分三期推进主机装配、电控系统和叶片制造。园区建成后,将为青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
此外,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此前,三峡集团投资的青岛深远海4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青岛首个大型海上风电项目,并在今年入列山东和青岛的重大重点项目名单。
除了大项目的落地,青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也在形成相互补位、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今年3月,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成立,同步成立青岛市氢能发展促进联盟(子联盟)、青岛市固态电池产业联盟(子联盟),成员企业遍布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多个板块和专业领域。
青岛将绿色能源产业纳入正在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作为要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聚焦绿色能源,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方向,力争到2027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一个个聚集而来的项目、企业,正完善着青岛绿色能源的发展生态。通过差异化布局,发展多能互补,青岛的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揽风逐光,向海而兴
当前,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为代表的海洋清洁能源,已成为沿海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
对青岛而言,海洋,是城市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也是城市发展的突出特色。为此,青岛提出构建以海上风电为主体,光伏、氢能、储能、海洋能多能互补、耦合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以实现绿色能源产业的全面提升。
![]()
项目建设方面,青岛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正加速推进,建成后将并入电网满足2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在大小管岛之间,20兆瓦海洋能源融合发展试验示范项目通过海底电缆的连接,将风电资源输送到各个岛屿,并传回陆地为生产生活提供动能。“海岛绿电”项目、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等项目也将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发挥海洋优势,青岛的海水制氢等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已有企业走通了适合沿海地区的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的落地路径。
科技创新层面,中国能建海洋能源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成立绿色智能海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深远海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探索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前沿技术开发更多清洁能源,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
站在新起点,青岛以坚定的战略远见和扎实的产业布局,将绿色能源产业打造为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从顶格部署的系统谋划,到有力的政策护航,再到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集群突破,绿色能源发展画卷正在胶州湾畔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