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民党实现新老换代之后,其两岸路线正逐渐成为岛内舆论关注的焦点。就在本月17号,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在岛内参加一档网络直播节目,当被主持人问及两岸路线时,萧旭岑明确表示,两岸拥有共同政治基础的前提,是回到“宪法”中“一国两区”的规定,因为“台独”路线已经完全走不下去了。萧旭岑还特别强调,郑丽文的两岸路线与马英九并无不同,都是回归“一中宪法”。
![]()
由于萧旭岑此时的身份已经从马英九的发言人,升格成为国民党的副主席,因此他的回应迅速被岛内媒体争相报道。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他的这番表述上,表面上看,萧旭岑的回应已经和“台独”作坚决切割。但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国民党的两岸路线其实并没有因为“老蓝男”从高层中消失而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萧旭岑所说的“一国两区”,同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个差异极大的概念。一国两制自不必多说,“一国两区”虽然明面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实则是模糊了两岸的关系。
“一国两区”不是新提法:国民党两岸路线的“老瓶新酒”
![]()
萧旭岑把“一国两区”说得像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新钥匙,但其实这词儿早就不是新鲜玩意儿了,算起来还是马英九时代的“老遗产”。
2008年马英九刚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接受墨西哥媒体采访时就第一次抛出了这个概念,说大陆和台湾是“同一个国家之下的两个地区”。
到了2012年“胡吴会”上,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又把这话搬出来强调,明确说“一国两区”的法理基础是台湾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还特意举例“我们处理两岸事务的是‘大陆委员会’,不是‘外交部’”,想用这证明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
![]()
这么看下来,萧旭岑现在重提“一国两区”,根本不是什么路线升级,顶多算“老瓶新酒”——换了个发言人,换了个时间点,但核心内容和马英九时代没差。
他特意点出“郑丽文的路线与马英九并无不同”,其实已经把底说透了:国民党就算完成了新老交替,对两岸关系的核心认知还是没跳出过去的框架。
更值得琢磨的是萧旭岑的身份变化。以前他是马英九的发言人,说这话代表的是前领导人的个人立场;现在成了国民党副主席,这番表态就成了政党层面的官方声音。
![]()
岛内媒体之所以追着报道,也是因为看明白了这层变化——这意味着郑丽文主导下的国民党,未来还是要靠“一国两区”这套说法来应对两岸议题。
但无论是马英九、吴伯雄还是现在的萧旭岑,都没说清楚一个关键问题:这个“国家”的主权到底归谁?“两区”之间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是所谓的“特殊对等关系”?这些模糊的地方,恰恰是“一国两区”最核心的问题。
差的不止一个字:“一国两区”与“一国两制”的核心鸿沟
![]()
萧旭岑说“一国两区”是回归“一中宪法”,听起来像是认同“一个中国”,但把它和大陆的“一国两制”放在一起对比,就能看出两者差得可不是一个字那么简单,核心鸿沟大得很。
先说说大陆的“一国两制”,这可不是随便喊的口号,是有明确法律依据和实践成果的。邓公提出这一方针时就明确了,前提是“一个中国”,国家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而且这不是纸上谈兵,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澳门从1999年到2023年,GDP从519亿澳门元涨到3795亿澳门元,人均GDP突破6.9万美元,财政储备更是翻了几十倍,创造了“濠江奇迹”。
![]()
在这个制度下,中央政府管的是国防、外交这些关乎国家主权的大事,而特区有高度自治权,比如香港有独立的司法终审权,澳门能自主制定经济政策,但前提是绝对不能触碰“一个中国”的底线。
再看国民党的“一国两制”,哦不,是“一国两区”,差别立刻就显出来了。它的法理基础是台湾所谓的“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不是大陆的宪法,这就从根上回避了“国家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核心问题。
吴伯雄当年说“两区”是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但没说清谁是“中央”谁是“地方”,反而强调“特殊关系”,这就给“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留下了想象空间。
![]()
就像台湾学者郭正亮早年说的,“一国两区”的重点在“一国”,但其实是把“一中框架”搞得越来越模糊。更关键的是,“一国两区”从来没有明确的实践路径,既不说统一后怎么处理国防、外交权,也不说两岸如何实现制度衔接,说白了就是个“只谈原则、不谈落地”的模糊概念。
简单讲,“一国两制”是“先定主权,再谈自治”,主权问题没得商量;而“一国两区”是“回避主权,只谈分区”,把最核心的问题绕了过去。一个是解决统一问题的具体方案,一个是维持现状的权宜之计,根本不是一回事。
表态背后的算计:既反“台独”又怕“统一”的两难
![]()
萧旭岑这时候跳出来重申“一国两区”,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背后藏着国民党的政治算计,说白了就是想在“反台独”和“怕统一”之间找个平衡点。
一方面,现在岛内的氛围变了,“台独”路线确实越来越走不通了。赖清德上台后,民进党搞“隐性台独”引发两岸关系紧张,美国又时不时拿台湾当棋子,岛内民众怕被拖入战火,对“台独”的反感越来越强。
国民党瞅准这个机会,喊出“一国两区”,既能和民进党的“台独”路线划清界限,争取那些厌恶“台独”的中间选民,又能给自己贴上“维护和平”的标签,这是典型的选举策略。
![]()
就像绿营虽然跳出来骂萧旭岑“矮化台湾”,但也拿不出反驳“两岸同属一中”的理由,反而显得民进党在刻意制造对立。
但另一方面,国民党又不敢真正往“统一”的方向迈步子,怕得罪岛内那些被“台独”思想洗脑多年的选民,更怕失去美国的支持。所以才搞出“一国两区”这种模糊说法:既承认“一个中国”,不得罪大陆;又不明确“统一”的具体路径,不刺激岛内的“独派”情绪。
这种“两头讨好”的心态,其实是国民党多年来的老毛病了。马英九执政时搞“不统不独不武”,本质上和现在的“一国两区”是一个逻辑——只想维持现状,不想解决根本问题。
![]()
可问题是,两岸关系从来不是“维持现状”就能糊弄过去的。大陆早就明确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而且随着国力增强,推进统一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
郭正亮最近都改口说“台湾没‘独立’的条件,统一可能就在近几年”,连他都看出来趋势变了。
国民党还抱着“一国两区”这种模糊概念不放,看似是“中间路线”,实则是错失机会——既不能满足大陆对“明确主权”的要求,也不能真正回应岛内民众对“和平稳定”的期待,到最后可能两边都不讨好。
![]()
说到底,萧旭岑重申“一国两区”,不过是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又一次“战术表态”,本质上还是延续了“回避核心、维持现状”的老路子。
但时代变了,“台独”走不通,“模糊统一”同样没有出路。两岸关系的核心从来都是“一个中国”下的主权统一,这一点“一国两制”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而“一国两区”的模糊性,注定了它只能是过渡性的政治说辞,成不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案。
信息来源:
闽南网——马英九幕僚:国民党新主席首要是回到“九二共识”
![]()
中评网——萧旭岑:郑丽文提两岸对话 驻台代表感兴趣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