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度医药)
转自:一度医药
2025年11月19日,据外媒报道,科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代码:SVA)宣布,2025年11月12日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处的除牌决定函通知,除非公司及时请求在纳斯达克听证会上听证,否则公司证券将在2025年11月21日开业时被暂停并除牌。
![]()
据透露,科兴生物收到退市函的原因是公司未能及时提交2024年度报告。
报道显示,因审计机构Grant Thornton于2025年4月15日辞任,科兴生物未能如期递交2024年年报;获纳斯达克宽限至2025年11月11日后仍逾期。公司已聘新所UHY LLP并计划就退市决定上诉,须在11月19日前申请听证,听证申请将自动暂停股票摘牌15天,同时拟继续申请更长期暂停。
停牌六年,缘起“控制权争夺战”
当前,科兴生物仍处于停牌阶段。其停牌始于2019年2月22日。纳斯达克以“公司治理混乱”为由,暂停其股票交易。
![]()
这场混乱的根源,要追溯到2016年。当时,公司两位创始人尹卫东与潘爱华在私有化战略上产生重大分歧,从此走向决裂。
此后十年间,双方围绕公司控制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抢公章、剪电线,甚至导致疫苗生产中断;引入外部资本,上演“毒丸计划”,稀释对方股权;董事会频繁更迭,战略决策陷入瘫痪。
2018年4月,位于北京海淀的科兴厂房被人为断电,导致价值1540万元的在产疫苗报废,成为这场“内斗”最荒诞的注脚。
2019年,纳斯达克终于失去耐心,科兴生物股票被正式停牌,股价永远定格在6.47美元。
资料显示,科兴生物成立于1999年,由尹卫东和潘爱华共同创立,2003年通过反向收购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疫苗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包括新冠疫苗“克尔来福”、流感疫苗、甲肝疫苗等。
2021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科兴生物凭借新冠疫苗“克尔来福”一战封神。当年,公司营收高达193.75亿美元,净利润84.67亿美元,相当于此前6年利润总和的35倍。
然而,光鲜的业绩背后,是持续不断的控制权争夺。
随着全球疫情缓解,新冠疫苗需求断崖式下跌,科兴的“印钞机”突然熄火。2023年,公司营收暴跌至4.48亿美元,跌幅达97.7%。
资本的“盛宴”与“逃离”
在业务衰退、研发停滞的背景下,科兴生物的董事会却出人意料地推出了“天价分红”。
2025年6月,公司宣布每股派息55美元,总额超过75亿美元,占现金储备的七成以上。
这笔巨额分红,被外界视为“清盘式分红”——大股东在公司衰退期选择“套现离场”。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间,维梧资本已从科兴获得超过8亿美元分红,尚珹资本获得超5亿美元。
而小股东们,却因股票长期停牌,无法交易、无法变现,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司被“掏空”。
尽管退市危机逼近,科兴生物在2025年仍有部分业务进展。10月,旗下三价流感疫苗“安尔来福”获批扩龄至6月龄及以上全人群,四价流感疫苗也同步完成扩龄,实现适用人群剂型统一。5月,其流感疫苗在香港特区获批注册,成为当地唯一获批的国产季节性流感疫苗;
在智利,科兴独家供应该国2025年全部计划免疫流感疫苗,已有超780万人完成接种。此外,2024年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通过WHO预认证,为海外市场拓展保留了火种。
但这些业务亮点难以抵消治理危机的冲击。2025年4月,原审计机构均富智通突然辞任,导致2024年年报审计中断。尽管公司在10月聘请新审计机构,但短期内需完成多期财务审查,最终未能在11月11日的延期截止日前提交年报,直接触发退市程序。
面对退市危机,科兴生物并非没有动作。据了解,公司正谋求在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以期恢复流动性、弥补股东损失。
这一“自救方案”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25年10月公司董事会正式审议通过H股发行上市相关议案,明确拟以香港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发行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15%的H股(含15%超额配售权),并于11月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刊发申请资料,11月17日便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备案申请接收通知,推进速度超出市场预期。
根据规划,此次港股上市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主要用于药物研发、海外商业化平台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既为公司后续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注入资金活水,也试图通过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优势,缓解股东长达六年的资金锁定困境,重塑市场对公司的信心。
不过,这一进程仍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的多重批准,叠加公司此前的治理争议、业绩波动等历史遗留问题,能否顺利完成上市仍存在不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