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湛江11月19日电 题:这记“抱拳礼”藏着武术散打的魂
新华社记者杨淑馨、郑家宝
十五运会武术散打项目最后一项决赛的终场提示音响起,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双方胜负已定。裁判宣布赛果后,刚刚还在场上激烈对抗的两位运动员,向对方行了一个标准的“抱拳礼”,此刻没有输赢的对立,只有对彼此的敬意。
武术散打,这项与“拳打脚踢”分不开的竞技运动,事实上有着“刚中带柔”的一面。在武术散打的竞赛规则里,对礼节环节有明确要求,向对手、观众、教练行“抱拳礼”必不可少。这不仅是竞赛要求,更是跨越千年的中国武术精神与现代竞技赛场的“对话”。
“右手是拳,左手是掌,这是武术里最基本的手型,合在一起就是‘文武兼济’。”在十五运会武术散打比赛技术官员蔡仲林的讲述里,“抱拳礼”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你再看,掌的大拇指是扣着的,这是在提醒武者不自大。”蔡仲林边说边抬起手示范,“两个手抱拳成弧形,合在一起叫作‘五湖四海一家亲’,习武之人要互相尊重、团结奋进。”
这项被视作集武术攻防技术大成的体育项目,藏着中国武术“以德为先”的魂。“武术散打正走出国门,我们努力推广的不仅是武术的技巧,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蔡仲林说。
“12岁的时候,家里怕我太调皮把我送去学散打。”男子90公斤级项目金牌得主王少华回忆道,懵懵懂懂地行了第一次“抱拳礼”后,教练对他说,从此就是学散打的人。当27岁的王少华在决赛中以2:0战胜对手后,他郑重地向对手和观众抱拳,这个熟悉的动作背后,是多年的拼搏与坚守。
从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到2024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俄武术散打对抗赛,再到本届全运会,湛江近年来在“一招一式”中成为推广武术散打的一方热土。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湛江市少林学校的散打训练场上,少年们的汗水浸润拳套,行完“抱拳礼”后,铿锵呐喊与有力招式交织。
晚上10点,观众们陆续走出湛江奥体中心体育馆。一位7岁的小朋友在给家长展示在赛场上看到的招式。“之前为了强身健体,送他学过两三个月的散打。今天在现场看完比赛,他特别兴奋,我们决定让他继续上散打课。”孩子家长说。
武术之魂,代代传承。(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