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当地时间11月18日傍晚,美国众议院的投票结果打破了华盛顿的政治沉寂。
427票赞成、1票反对,《爱泼斯坦档案透明法案》以几乎全票的姿态过关。
几小时后参议院未经辩论便一致通过,这在近年来两党争斗不断的美国国会史上极为罕见。
这一结果意味着,自爱泼斯坦2019年8月在狱中死亡后,围绕其遗存档案的六年政治拉锯,终于迎来了法律层面的强制解密节点。
![]()
爱泼斯坦案的曝光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这位被称为“当代盖茨比”的神秘富商,凭借金融领域的积累打造了横跨政商学媒的庞大社交网络。
他在加勒比海买下的小圣詹姆斯岛,被外界称为“萝莉岛”,成为权贵阶层的隐秘享乐场所,多名未成年人在此遭受性侵和性交易剥削。
2008年,爱泼斯坦曾因教唆未成年人卖淫认罪,却仅服刑13个月,且服刑期间还能享受“工作假释”的特殊待遇。
2019年7月,他因涉嫌性交易再次被捕,然而仅一个月后便在狱中死亡,警方认定为“自杀”,但这一结论始终饱受质疑。
![]()
六年来,档案公开的呼声从未停止,但始终被各种政治力量阻挠。
此次法案的通过,表面看是两党对“透明”的共同追求,实则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
众议院监督委员会此前公布的2万余页邮件、图像等材料,已经让案件的核心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唯一投下反对票的共和党众议员克莱·希金斯解释称,法案可能会曝光并伤害成千上万无辜者,包括证人、家属等,但这样的声音在压倒性的赞成票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法案通过后,接下来将送交特朗普签署,他已明确表示会签字同意。
但档案能否真正“大白于天下”仍存变数,根据美国司法惯例,司法部可援引“保护受害者隐私”或“国家安全”为由,对关键段落进行大面积涂黑。
历史上,类似的“技术性处理”多次被用于掩盖权贵丑闻,这也让外界对此次“透明化”的实际效果打上了问号。
![]()
危机中的政治自救
法案的高票通过,背后离不开特朗普近期一系列反常的表现。
这位向来以“强硬”形象示人的总统,在11月17日的白宫记者会上状态低迷,声音嘶哑无力,回答问题时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表述。
当记者追问嗓子沙哑的原因时,他声称是与某国领导人就贸易问题通电话时大喊大叫导致。
但外界普遍认为,真正的原因是爱泼斯坦档案即将公开带来的巨大压力。
![]()
这场记者会上,特朗普的言论充满了混乱与矛盾。
他声称“根本不认识爱泼斯坦”,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前曝光的存档视频和照片,清晰显示爱泼斯坦曾出席1993年特朗普的婚礼。
1999年两人还在时装秀上欢笑聊天,关系密切。
2003年爱泼斯坦50岁生日时,特朗普还曾寄送含有不雅插画并提及“共享秘密”的生日祝福。
![]()
特朗普表示愿意签署公开法案,却又同时宣称“这整件事就是一场巨大骗局,无论公开多少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更引人关注的是特朗普在爱泼斯坦案上的态度反转,2025年2月首批文件公布后,他并未表现出支持公开的姿态。
7月时,他还在社交媒体上猛烈抨击要求公开文件的支持者,称他们被“疯狂的左派欺骗”,将此事称为“杰弗里·爱泼斯坦骗局”。
但到了11月中旬,他突然改口,呼吁众议院共和党人投票支持公开档案,声称“我们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
11月14日,他又呼吁司法部调查爱泼斯坦与前总统克林顿、前财政部长萨默斯等民主党人的关系,试图将矛头指向政治对手。
特朗普曾致电众议院共和党人,召集至白宫施压,要求他们从法案请愿书中删除名字,但最终施压无果。
法案发起人马西议员直言,即便没有特朗普的支持,法案仍能以高票通过,约100名共和党人会投赞成票,足以抵消总统否决权。
![]()
爱泼斯坦案疑点
特朗普的反常背后,是爱泼斯坦案中诸多未解的疑点,而他与克林顿等美国精英的牵扯,更让案件的复杂性远超表面。
作为案件核心人物的爱泼斯坦,其2019年的狱中死亡始终充满争议。
尸检报告显示,爱泼斯坦颈部有多处骨折,靠近喉结的舌骨折断,这种情况在勒死案件中更为常见,而非典型的自杀特征。
![]()
更可疑的是,事发时看守他的一名值班警卫已经连续五天加班,另一名警卫也被强制加班。
两人事后承认伪造值班记录,却通过认罪协议避免了牢狱之灾。
尽管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7月发布备忘录,认定爱泼斯坦系自杀,但外界的质疑从未停止。
事实上特朗普与爱泼斯坦的关联远不止表面的社交互动,爱泼斯坦在发送给女友吉斯兰·麦克斯韦的邮件中,直接描述特朗普“我知道他有多肮脏”和“近乎疯狂”。
![]()
还声称特朗普对其性犯罪知情,形容特朗普是“那只还没吠的狗”。
克林顿同样深陷爱泼斯坦案的漩涡,公开信息显示,他曾多次搭乘爱泼斯坦的私人飞机“洛丽塔快线”。
仅2001年就有至少4次飞行记录,其中一次甚至没有特勤局人员陪同。
![]()
在2024年1月公开的法庭文件中,克林顿以“无名氏36”的代号出现,受害者弗吉尼娅·朱弗雷的诉讼文件中也曾提及他的名字。
尽管克林顿一直否认对爱泼斯坦的性犯罪知情,但爱泼斯坦与他人的通信显示,两人曾一起贬低特朗普。
他们认为特朗普当年与普京首次会晤时姿态过低,似乎被俄方抓住了把柄。
![]()
实际上爱泼斯坦案早已超越个体罪行,成为美国精英阶层系统性问题的象征。
从克林顿、特朗普等前总统,到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再到英国王子安德鲁,众多权贵名流与爱泼斯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爱泼斯坦的“萝莉岛”和多处豪宅,成为他们进行权色交易的隐秘场所,而未成年人的权益则被随意践踏。
![]()
两党在案件中的操作更暴露了政治博弈的本质,民主党借档案公开打击特朗普,共和党则试图通过主动支持公开“夺走民主党手中的武器”。
特朗普要求司法部调查克林顿等人,却没有可信证据显示这些人介入爱泼斯坦的性犯罪。
而在这场围绕档案的政治大戏中,受害者的正义诉求被彻底边缘化,真相早已成为各方博弈的筹码。
![]()
结语
427比1的投票结果,没有带来人们期待的正义曙光,反而揭开了美国政治的虚伪面纱。
爱泼斯坦死了六年,但他构建的权色网络依然存在,档案公开与否、如何公开,最终可能只是一场政治表演。
那些被涂黑的关键内容,那些不了了之的调查,那些相互攻讦的政治操作,都在诉说着美国政府的溃烂本质。
爱泼斯坦案的真相或许终将部分曝光,但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层危机,恐怕难以通过一份档案的公开得到救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