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老一辈人经常吃咸菜,却很少生病呢?医生坦言:原因很简单

0
分享至

小时候,邻家王大爷总是天不亮就去公园晨练,一回来便端起桌上的一碟咸菜,配着稀饭下肚。他年过七十,身体硬朗,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病。

周围很多年轻人看着都犯嘀咕:“咸菜不是咸吗?老一辈人这样吃,咋就没啥毛病?”

有一次,社区组织老年健康义诊,医生面对王大爷体检报告,既诧异又好奇:“血压很稳、肾功能没问题,日常食物那么清淡吗?”王大爷憨厚一笑:“也没特意忌口,就是每顿饭来点咸菜。”



这让医生困惑不已,难道多年的健康理念被打脸了?“吃咸菜就真没事?”“背后有什么健康秘诀?”吃咸菜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咸菜,到底是健康杀手,还是养生“神器”?不少人会说,“咸菜钠含量高、容易升高血压”,但真相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实际上,医学研究发现,适量摄入腌制蔬菜,并不一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反,部分老年人长期食用自制咸菜,却极少出现“三高”等慢性病。这背后究竟有什么科学玄机呢?

哈佛大学一项近万名中老年人的随访数据显示,每天适量摄入腌制蔬菜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未显著高于不食用者。

那么,老一辈人的“咸菜经”,藏着哪些我们现代人忽视的健康逻辑?为什么他们很少生病?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咸菜?一切谜团,就在这几条关键原因里。



老一辈人吃咸菜,极其讲究适量,往往每日不超过20克(比市售推荐量还低),只是夹一点“解馋提味”,绝非大口猛吃。

他们偏好自家腌制,材料是新鲜蔬菜,盐水换得勤快,发酵时间以“一周左右”为宜,远离市售高盐速成腌制品。

吃咸菜只是佐餐,而主食主菜以粗粮、杂粮、豆制品和时令蔬菜为主,膳食多样,确保蛋白与纤维素充足。如此双层搭配,形成一种“咸但不腻、提味而不伤身”的本土饮食生态。



部分腌制蔬菜经过原始发酵,产生益生菌和多种有机酸,能帮助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吸收。日本京都大学曾对“发酵类蔬菜与肠道健康”做过系统调查,结果发现60岁以上坚持食用自制发酵蔬菜的人,消化能力改善率近37%。

由于传统饮食结构的均衡,老一辈人总体摄盐量低于现代快餐群体,且户外活动充足,心血管系统更少受压力。再者,由于农村生活节奏较慢,精神压力小、睡眠充足,有助于维持血糖和血脂的稳定。

常吃的这些家常腌菜,多以萝卜、芥菜、白菜类富含钾的蔬菜为主,钾有助于中和多余钠元素,协助降血压。也就是说,老一辈人吃咸菜,并没有使整体健康“受损”,反而促进了一种均衡、可控的饮食习惯。

吃咸菜并不是“无风险”的万能良方。大量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平均每日摄盐在9.3克,远高于世卫组织推荐的5克标准。

如果单靠咸菜“解馋”,却忽视了整体的控盐原则,就容易造成高血压、肾脏功能受损等慢性隐患。

尤其是工厂速成腌制品,有些钠含量高达每100克3.5克,还含有亚硝酸盐等风险物质,食物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再加上,部分人群(如高血压、慢性肾病、胃病患者)长期过量进食,风险成倍增加。医生建议,任何辅助型饮食都不能取代整体膳食平衡和规律作息,健康之道重在“整体为先,细节有度”。



咸菜要“动手自制”更可靠,优选新鲜蔬菜、粗盐、香辛料等天然材料,避免添加剂、色素、亚硝酸盐超标。

量的把控极为关键。每餐控制在10-20克,“点缀”餐桌,不作为主菜、不猛吃。

合理搭配日常膳食。主食粗杂粮化,多蔬菜、水果、低脂高蛋白食材组合,每天总盐摄入严格控制在5克以内。

保护肠胃,餐前适当温热咸菜。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高危人群应谨慎食用或遵医嘱调整。同时,不可忽视适当锻炼、保证睡眠、情绪良好等“非餐桌因素”对健康的重大影响。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方“斩首”警告删除,日方误以为中国软了,没想到更狠的一招!

中方“斩首”警告删除,日方误以为中国软了,没想到更狠的一招!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9 12:54:28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一夜负债200亿?电动车巨头轰然倒塌:终于活成贾跃亭信徒

蔡蔡说史
2025-11-15 05:12:34
“大汉奸”石平要求驱逐薛剑总领事

“大汉奸”石平要求驱逐薛剑总领事

天真无牙
2025-11-20 15:55:54
“Sex,please?”新西兰女游客遭遇恐怖“表白”,全程高能!

“Sex,please?”新西兰女游客遭遇恐怖“表白”,全程高能!

发现新西兰
2025-11-19 12:38:28
柬埔寨法院劫囚案,一名记者摸女嫌疑人的脸,被终身禁止从业

柬埔寨法院劫囚案,一名记者摸女嫌疑人的脸,被终身禁止从业

潇湘晨报
2025-11-20 11:26:11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不要低估日本先发制人击沉福建舰的威胁,应该学习美苏对日做法!

环球策论
2025-11-19 00:10:39
联合国站在中国这边,对日本这个“战败国”,敲响了最后的警钟

联合国站在中国这边,对日本这个“战败国”,敲响了最后的警钟

策略述
2025-11-20 16:01:47
Gemini 3 强得有点不太像阳间的东西。

Gemini 3 强得有点不太像阳间的东西。

差评XPIN
2025-11-20 00:09:23
全球仅生产了2枚!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3000多倍,美国至今忌惮

全球仅生产了2枚!爆炸威力比原子弹大3000多倍,美国至今忌惮

顾史
2025-11-06 20:48:28
比王宝强还惨?喻恩泰老婆林子约 p 成瘾,不让见孩子,涉嫌吸D

比王宝强还惨?喻恩泰老婆林子约 p 成瘾,不让见孩子,涉嫌吸D

第一娱记
2025-11-19 09:04:43
19分大逆转夺金,广东U22男篮28分大胜山东,杨溢17+11王浩然34+7

19分大逆转夺金,广东U22男篮28分大胜山东,杨溢17+11王浩然34+7

中国篮坛快讯
2025-11-20 21:58:02
烟台压死女老师渣土车司机被定全责,家属:改装实载77吨超载4倍,学生痛哭悼念

烟台压死女老师渣土车司机被定全责,家属:改装实载77吨超载4倍,学生痛哭悼念

潇湘晨报
2025-11-20 16:31:34
刘景扬母亲透露:她没有教练没人看好她 她这一冠是广东计划外金牌

刘景扬母亲透露:她没有教练没人看好她 她这一冠是广东计划外金牌

劲爆体坛
2025-11-19 23:18:42
16GB+1TB!新机官宣:11月21日,正式发售上市!

16GB+1TB!新机官宣:11月21日,正式发售上市!

科技堡垒
2025-11-18 10:53:01
女子疑因拍亲姑姑偷玉米遭姑父棍杀,邻居欲报警也遇害,案件一审暂未宣判,遇难者家属:嫌疑人一家已搬离村子

女子疑因拍亲姑姑偷玉米遭姑父棍杀,邻居欲报警也遇害,案件一审暂未宣判,遇难者家属:嫌疑人一家已搬离村子

极目新闻
2025-11-20 18:48:58
中日这场外交风波,世界不应旁观

中日这场外交风波,世界不应旁观

新民晚报
2025-11-20 17:04:09
从9秒83到最后一棒:中国短跑的苏炳添时代,正式落幕!

从9秒83到最后一棒:中国短跑的苏炳添时代,正式落幕!

上观新闻
2025-11-20 21:42:10
乒乓球男团:北京3-1上海夺金,王楚钦单打负樊振东、胜许昕

乒乓球男团:北京3-1上海夺金,王楚钦单打负樊振东、胜许昕

懂球帝
2025-11-20 21:00:08
柬埔寨美女劫狱事件,莫让“颜值滤镜”模糊劫狱罪恶本质

柬埔寨美女劫狱事件,莫让“颜值滤镜”模糊劫狱罪恶本质

雨秋闲话
2025-11-20 15:52:15
日本学者:中国对日本的批评完全合乎逻辑,并非出于“反日情绪”

日本学者:中国对日本的批评完全合乎逻辑,并非出于“反日情绪”

极目新闻
2025-11-20 18:48:58
2025-11-20 23:04:49
原来仙女不讲理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4年来个机遇暴富
1536文章数 4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专家:高市言论或跟军事部署挂钩 中方要有应对政策

头条要闻

专家:高市言论或跟军事部署挂钩 中方要有应对政策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家居
时尚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灵隐寺都免门票了,杭州的其它“佛门净地”还在等什么?

数码要闻

M5 Apple Vision Pro将于11月28日在韩国和台湾上市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50+女性穿衣别“将就”,3个技巧穿出优雅与高级,告别油腻感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