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 张璐璇
进入2025年四季度以来,具身智能企业资本动作频频。10月下旬,乐聚机器人完成近1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随后启动IPO辅导;前不久,智元机器人完成股改。此外,备受瞩目的宇树科技也于近日完成IPO辅导验收,上市进程再进一步。
行业标杆企业纷纷加速资本化进程,反映出具身智能行业已经进入资本化竞争阶段。与此同时,资本也在积极加码具身智能,通过投资整合技术链,争夺具身智能在物流、制造等场景的入口价值。
市场人士认为,在行业资本运作一片火热的背后,2026年有望成为具身智能产业硬件走向成熟并开启大规模量产的元年,行业的竞争格局或许将在未来一年迎来关键变化。
智元机器人上市路径逐渐清晰
近日,智元机器人的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智元创新(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未上市)。市场普遍将这一举动解读为智元机器人启动IPO进程的信号,但公司对此未予置评。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成立还不满三年的智元机器人颇受资本青睐,至今已获得十多轮融资,估值已经达到150亿元,其投资方涵盖腾讯、比亚迪、京东等国内产业巨头,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财务投资机构,以及LG电子、正大集团等国际产业巨头与投资巨头。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此前曾表示,年底预计完成C轮融资,希望引入更多国际产业方投资。
与此同时,智元机器人也在积极对外投资。今年7月,科创板企业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方式,以21亿元对价获得公司控制权。这在当时被业界解读为智元机器人有意“借壳上市”,上纬新材的股价也开始飙升,从不到8元最高涨到132元,目前股价在115元附近。11月初,该笔交易已经交割完成。
除了“借壳”传闻外,今年10月,还有消息称,智元机器人正筹备明年港股IPO,目标估值400亿元港元至500亿港元。对于这些消息,智元机器人都予以否认。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上交所10月底公布的第三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TO彭志辉位列其中。如今公司又完成了股改,市场猜测其未来选择在科创板独立上市的可能性较大。
乐聚和宇树科技计划登陆科创板
乐聚机器人和宇树科技的目标更为明确,两者都有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10月30日,乐聚机器人已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由东方证券担任辅导机构,预计将于2026年3月至6月完成辅导。在此之前,乐聚机器人刚刚完成近1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合肥产投等地方国资平台,东方精工、拓普集团等产业链龙头,中证投资、道禾长期投资等金融和创投机构。
作为具身智能行业的明星企业,宇树科技一直备受资本青睐,成立至今累计完成了超过1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阿里巴巴、腾讯、中国移动、吉利、红杉等。在IPO进展上,宇树科技也更快,今年7月中旬就启动了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中国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宇树科技于11月10日正式完成上市辅导,目前已进入辅导验收阶段。公司此前曾表示,将会在四季度提交招股书。业界普遍认为,宇树科技有望成为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
场景拓展仍需时间和资金支持
伴随商业化进程加速,具身智能行业已从前期的技术攻坚阶段,逐步转向技术落地、业绩兑现阶段,市场对具身智能企业未来登陆资本市场后的表现抱有期待。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已经在港股上市的优必选、越疆、极智嘉等具身智能企业今年上半年营收和毛利都实现了增长,亏损也都有所收窄,极智嘉的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转正,已经窥见盈利曙光。这些企业业绩增长、亏损收窄的原因,主要是受益于大额订单激增、客户需求持续扩张,以及卓有成效的成本运营和精细化管理策略。
2025年以来,具身智能赛道频现大额订单,商业化正加速落地。6月份,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联合中标中国移动旗下公司2025—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标包1.24亿元,刷新当时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纪录。优必选在7月份获得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10月份中标1.26亿元的“广西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及测试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10月份,智元机器人新增两笔亿元级工业制造场景订单,其与均胜电子的超亿元采购合同开启首批交付商用,还获得了龙旗科技数亿元订单,切入消费电子精密制造产线。11月初,越疆与蓝思科技达成合作,后者承诺2025年向前者采购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极智嘉今年以来累计有多笔订单金额超过亿元,近日又成功中标某知名电商巨头的多个物流机器人项目,总金额超过3亿元。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场景落地主要集中在工业生产、安防巡检、物流配送、服务业引导等细分领域。业内人士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产品形态合理性和内部硬件系统结构的制约,目前具身智能还无法适应复杂场景的不同需求,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较低,只能从环境相对封闭、工序相对简单且标准的场景开始,替代部分人工。正因如此,具身智能的量产成本高、商业回报周期长,使其短期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需要资本的长期支持。
头部企业各有所长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近年来,具身智能成为热门赛道,特别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数量和总金额显著增长,2025年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亿欧智库统计,截至2025年7月,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投资金额已经达到121.42亿元,远超去年全年的55.24亿元。另据行业研究机构统计,在具身智能及相关核心技术领域,10月份披露的融资事件多达33起,其中包括乐聚近1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五八智能首轮约5亿元战略融资等多个亿元项目,市场热度持续高涨。
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具身智能投融资正呈现出明显的虹吸效应,即头部企业持续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业内人士表示,具身智能是新生事物,短期内难以实现自我造血,需要资本真金白银的支持,也需要资本给予更多“试错”的机会,但资本终究是逐利的,现在押注的是有确定性的未来,这就要求企业“真有两把刷子”。
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和乐聚乐聚机器人这三家头部企业便是各有所长。
宇树科技以硬件的高性价比著称,其创始人王兴兴提出性价比战略,宇树机器人在高性能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上都具备自研能力,并通过超过90%的核心部件国产化实现了成本控制,产品价格具有显著竞争力,其人形机器人G1的售价就成功控制在10万元以内,远低于同类产品。宇树科技在2024年实现了10亿元的营收,并且已经连续多年盈利,其商业模式的有效性已经得到验证。
智元机器人则更关注行业生态建设,意图通过标准定义行业,在未来掌握更多话语权。公司先后开源了机器人中间件AimRT、百万真机数据集,并推出了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灵渠OS”。在商业模式上,智元机器人走的是“先toB再toC”的路线,目前的重心还是以服务大客户为主,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集成到客户的体系中,从而快速触达更多应用场景。目前,智元机器人是行业中与上市公司合作最多的企业。另一方面,智元机器人本身也积极投资行业里的初创企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此前曾透露,智元机器人已经投资了15个早期项目,其中七成项目由其主导孵化。金融投资报记者还了解到,智元机器人计划在三年内孵化50多个早期项目,打造产业集群。
乐聚机器人作为行业“老大哥”,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构建了“硬件自主化+软件开源化+场景定制化”的技术闭环。乐聚机器人在硬件端掌握了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核心部件制造等关键技术,在软件端与深开鸿联合开发基于开源鸿蒙的M-Robots OS操作系统,其商业化落地目前主要在科研、商业服务和工业制造领域,客户包括一汽红旗、华为、海晨股份等。
业内人士预计,明年A股将迎来不止一家具身智能企业。那么,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是否做好了迎接市场与商业化检验的准备?谁将摘得A股“具身智能第一股”,率先实现战略卡位?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