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神舟20号飞船因空间微碎片撞击,导致飞船舷窗外层玻璃受损,出现细微裂纹。这虽然不影响飞船的密封性,但却会影响到返回时的热防护。基于安全至上的原则,最终神舟20号乘组不得不乘坐神舟21号飞船返回地面,而受损的神舟20号目前仍对接在空间站上。
现在已经确定,神舟21号乘组未来将使用神舟22号飞船作为紧急撤离和返回地面之用。既然有了神舟22号,那神舟20号飞船还存在维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吗?
![]()
外层玻璃这个细微裂纹虽然在飞船返回地面时可能会影响热防护效果,但该飞船已经明确不会再用于载人,而是在未来以无人模式受控返回地面。
我认为应该是不会对其进行在轨维修的,因为我国的神舟飞船是一次性的,返回后就报废了,不会再次使用,有了神舟22号,也就没有对其进行维修的必要性!
神舟22号满载上行,神舟20号在返回时也不会浪费运力,应该会带一些空间试验样品下行。但载货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显然比载人低,因此没必要为了用神舟20号载货下行,就冒着被空间微碎片撞击等潜在风险,让航天员出舱对受损玻璃进行修复。况且,神舟20号飞船除了舷窗外层玻璃有一点细微裂纹外,并无其他问题,不载人、仅载货的话,相信肯定能够安稳地返回地面。
![]()
说到太空维修,我国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也成功执行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神舟十七号乘组的维修任务,该乘组先后通过两次出舱活动,历时近16小时,成功修复了被太空碎片撞损的天和核心舱太阳翼,让其恢复了完整功能。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极具挑战性的空间站舱外维修任务,为后续复杂维修积累了关键经验。
对于载人飞船的在轨维修,国际上已有先例。例如,1991年1月,俄罗斯航天员携带专门工具出舱为联盟号载人飞船成功更换了因气闸舱减压不当而损坏的舱门,整个过程耗时5小时多。那次维修是人类首次在轨更换载人飞船关键部件,验证了复杂舱外维修的可行性。
![]()
人类要想发展成太空文明,在轨维修飞船这事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我国还从未在太空维修过载人飞船,对于飞船舷窗外层玻璃的这个细微裂纹,或许可以利用涂层等手段对其进行试验性修补强化,从而在飞船返回再入大气层时验证修复效果,为将来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对载人飞船进行维修积累经验。
![]()
不过,想在太空中通过更换玻璃进行修复,应该还不太现实,因为这种操作太复杂了,就算能够完成,维修结果估计也难以保证,没必要冒险。
当然,就算不冒险进行试验性维修,一艘受损的载人飞船以无人模式返回,也能为我国回收故障飞船积累经验,还可用于研究这种细微裂纹在再入返回阶段的结构稳定性,为以后飞船防护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此前已经确定,神舟20号飞船将留轨开展专项试验。那它什么时候才会返回地面呢?
什么时候返回,还没确定,但应该还会在轨驻留一段时间,有可能在几个月之后才会返回。因为天宫空间站的对接口现在完全够用,神舟20号除了舷窗外层玻璃出现细微裂纹外,没有其他问题,只是在再入大气层时可能存在潜在风险,不能载人返回而已,因此没有必要急忙返回地面,把它留在太空中反而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舱室使用,用来储物或者做实验,以便物尽其用!
![]()
目前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在太空中最长驻留时间也就大约半年。如果能让神舟20在太空中再驻留数月,使之接近一年,可用于研究载人飞船长期暴露在太空环境下防护性能等变化情况,以便为载人飞船的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