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百姓关注)
02:22
对贵州六盘水大湾镇的孩子们来说,这个秋天的上学路格外漫长。今年九月,一场洪水冲垮了三合桥的桥基,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地政府紧急拆除了半幅桥体。这一拆,孩子们几分钟的过河路,变成了每天要绕行四十多分钟的艰辛跋涉。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一百多名学生不得不沿着运煤车飞驰的大道行走。大货车呼啸而过的场景,想想都让人揪心。
村民想自筹建桥被叫停,官方道理也站得住脚:没专业设计的浮桥,搞不好就是另一个安全隐患,省管河流的建设规矩也不能破。这确实在理。但破与立须并行——既然决定拆桥,就理应及时拿出过渡方案,不能只破不立,让老百姓承受断桥后的所有不便。
拆危桥守住了安全底线,可桥拆之后近三个月,新桥建设杳无音信,民生底线难道就能被“悬空”吗?公共管理不能只做“拆除者”,更要当好“重建者”。一句“需上级审批”的程序性解释固然符合规定,却无法安慰每天绕行的学生,也无法回应扛着农具多走几里地的村民。
值得肯定的是,经过《百姓关注》报道后,事情迎来了转机。11月16日,临时通道终于破土动工,预计二十天内即可修通。从“正在研究”到“已经动工”,这一转变彰显了舆论监督的推动力,更证明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解决,而在于是否被置于足够优先的位置。民生问题等不起,孩子的求学路,一天都绕不起。
这座正在搭建的临时桥,修补的不仅是河岸,更是民心。它考验的不仅是施工速度,更是政府的公信力。老百姓最通情达理,他们理解建大桥需要时间,但最怕无休止的等待和石沉大海的“研究”。
期待临时桥早日贯通,让孩子们安全通行。群众的急难愁盼面前,快一点,就少一点揪心;早一天,就多一分信任。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这座“心桥”,比任何钢筋水泥的桥梁都更需要用心搭建、用行动守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