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长治这起事,刺痛人心。
据央广网等权威报道,一场邻里纠纷从“狗咬人”起步,最后走到了“人命案”。孩子在自家门口被邻居的狗咬伤。狗是拴着的,但绳子有四五米,没戴嘴套。慌乱、愤怒之下,孩子父亲申某良把狗摔死。剧情本该停下,可狗主郭某某没有收手。据报道,他当晚带着亲属破门而入,发生冲突。刀光一闪,郭某某倒地身亡。
6个小时的庭审,法庭未当庭宣判。检方对申某良的意见是“防卫过当”。郭某某亲属3人因涉嫌“非法入侵住宅”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情进展,仍等法院最后裁判。生者要面对法律,亡者的家属要面对悲痛。两个家庭,都被这条“失控的链条”拖进深渊。
我要说的是,这不是“狗的对错”。这是“人的责任”。牵绳、戴嘴套、看护到位,本是最基本的规矩。规矩垮了,情绪就顶上来了,冲突就跟着来了,悲剧也就来了。
![]()
涉犬矛盾,积攒太久了。
一组数据摆在这儿:2025年上半年,全国涉犬伤人案件18.6万起,同比增加16.8%。12345热线一年里关于犬吠扰民的投诉有237万件,同比涨了19%。受害者里,未成年人占到45%。这些数字,冰冷,却扎心。
更扎心的是心态。有些人觉得,狗伤到人,赔点钱就完事。可对一个孩子来说,被咬的不是手臂,是安全感。对一个家庭来说,带着孩子打疫苗、做检查、复查,心里那股恐惧很难消下去。更别说冲突一旦升级,付出的代价,远不止医药费。
![]()
据报道,超七成伤人案件,背后都能找到“遛狗不牵绳、烈性犬不戴嘴套”的影子。小区里、绿地上、楼道间,大家都不想被“突然冲出来的意外”支配生活。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那句问话很直白——“你的宠物狗,凭什么让别人付出代价?”这不是情绪化,是常识,也是底线。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对养犬有了更明确的边界: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会先被警告;屡教不改,有罚款,额度上限1000元。遛狗不牵绳、不戴嘴套,导致伤人,面临最高1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拘留5至10天。恶意驱使犬只伤人,按故意伤害从重处理。
![]()
这套更硬的规则,不是为了为难谁,是在为每一个守规矩的人撑腰。“赔钱了事”的时代,正在被规制替代。违法违规不再是“算一笔经济账”,而是要面对明确的法律后果。牵住绳子,戴好嘴套,把责任握在手里,这不是苛求,这是起点。
宁波北仑这几年做了一件“细活”:把流浪犬治理做成闭环——捕捉、收容、领养、回访。他们说,已经安置了380多只流浪犬。还做了两件“笨功夫”:一支百人志愿队,全年查处480多起违规;用“仑小城”平台做动漫短视频,讲清规矩,讲透后果。再加上社区建档、文明劝导、接诉即办,流程打通,人心也稳了。
![]()
这套做法的关键词,不是口号,是“有人看、有人管、有人劝、有人跟”。把管理沉到格网里,把责任落在日常里。别等出事儿,再去追责。能把隐患掐在前头,才是治理的价值。
有几条共识,得反复说,得说到位。
![]()
这些话朴素,却管用。养犬是权利,更是义务。把义务做足,权利就更稳。
![]()
我理解爱犬之人的感情。宠物陪伴我们的孤独、疗愈焦虑,这些都是人间温情。但温情不该凌驾于规则之上。那些存在已久的“随意放养”“觉得无所谓”的旧习惯,现在确实面临革新。新的法律边界,已经获得权威认可。社会的容忍度,也在重新标尺。
这起长治案件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别把“运气”和“情绪”当做防线。真正的防线,是责任,是规矩,是对他人的体谅。把绳子牵起来,把嘴套戴上,把门看住,把冲突止于未发,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最大的善意。
我更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画面:傍晚的小区里,孩子在滑梯上笑,老人坐在长椅上聊,狗在主人脚边安静地喘息。大家彼此看见,彼此让行,彼此安心。就这么简单,却需要每个人一起用力。
你怎么看失责养犬?你身边有没有让你印象深的养犬场景或争执?哪条规矩,你觉得最该马上落地?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和判断。你的每一次分享,都是推动文明向前的一步。提示:本文相关事实信息据央广网等权威报道,具体司法结论以法院最终裁判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