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11月19日消息,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新版GB6675-2025《玩具安全》系列标准,将于2026年11月1日实施。今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GB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情况。
红星资本局在会上了解到,这是该系列标准的第三次全面修订,并在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网红”玩具被重点关注,标准修订中不但对其有害物质的限量有了更高要求,市场监管总局也将新兴“网红”产品列为重点监督对象。
![]()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完善对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据介绍,新修订的标准在防范健康损害、机械物理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
比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优化了原标准中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品类产品的特定要求;完善了玩具化装服饰、玩具帐篷等供儿童进入的玩具、软体填充玩具等三类产品的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等。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直接把“及格线”提档到90分。
何亚琼在会上还回应了有关“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他表示,工信部关注到相关情况,在第一时间会同有关部门做了调研和会商。研究发现,出问题的玩具多存在“三无”“未取得3C认证证书”“不符合GB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情况。
在本次GB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捏捏乐”“水晶泥”等网红玩具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进行了优化完善。
比如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玩具产品TVOC释放量限量值指标,限量值应小于等于0.5mg/m³,填补了国内外玩具标准在该方面的空白。
当前,我国玩具产业正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全新阶段,AI玩具正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预计2025年全年将增至290亿元。
何亚琼表示,工信部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实施方案,引导玩具企业应用AI技术创造更多新需求。
同时鼓励玩具企业和AI技术企业强强联合,融合市场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把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玩具中,打造更多AI玩具爆款。
网红产品安全被重点监督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苗雨晨在会上提到,今年,市场监管总局首次会同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将集中排查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实现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治理。
首先是明确“重点产品”。紧盯磁力珠、化学实验套装玩具以及“盲盒”玩具、解压玩具、“假水”玩具、儿童智能手表等新兴“网红”产品。
其次突出“重点问题”。围绕玩具产品小零件易脱落,增塑剂含量、特定元素迁移量不合格,无标签标识、未标注适用年龄和警示标识不规范等问题,靶向治理质量安全隐患。
最后聚焦“重点领域”。结合生产、流通环节特征,锁定生产企业集聚区,以及校园周边文具店、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等流通场所,全面加强监管。
苗雨晨表示,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玩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强化线上流通领域抽查,并对以往抽查不合格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抽查,依法依规严肃处置抽查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企业。
玩具企业端也有缓冲期。据悉,新修订发布的GB6675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过渡期采用了“12+12”的工作方案,为生产和销售环节提供了“双保险”。
第一个“12”指的是新修订标准从发布到正式实施留有12个月的生产过渡期,企业可对产线工艺、配套供应链进行优化调整,从而达到新标准的技术要求,12个月的生产过渡期结束后,所有新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新标准要求;第二个“12”指的是在生产过渡期截止后,又额外为依据旧标准生产的库存产品提供了12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保障库存产品有序退出市场。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余冬梅 审核 高升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