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赶碳号科技
赶碳号,重构电新产业价值
赶碳号以前多次写过,东方日升虽非头部企业,但在很多次的战略思考与行动上却可圈可点,气度不凡。
最近,东方日升与欧洲客户ES Integrations BV签订百台iCon工商业储能订单。
比利时的这一笔新订单,看似寻常,却在如今的行业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今年全球储能出货爆单,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192%,工商业储能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4%。东方日升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在当下签署这个订单,至少说明一件事:东方日升的储能体系,正在真正进入“可复用、可复制”的阶段。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东方日升靠储能打开了新的增长窗口,而且这条路径正在形成可验证的经营闭环。
![]()
逆水行舟,船轻则速。
今年光伏产业链处在十年来最艰难的周期底部,但东方日升的核心经营指标里,却出现积极变化——现金流重新转正,结构更加健康,贡献最明显的正是储能业务。
2025年上半年,东方日升全球储能整体出货量同比增长192%,工商业储能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4%。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东方日升凭借扎实的产品实力与完善的解决方案,正不断拓宽国际市场版图,赢得越来越多海外客户的信任与合作。
比利时的百台储能订单只是最新一笔。过去一年,东方日升与 ES Integrations BV 已在多个项目上合作,此次签约后,对方团队还到宁波基地参观了储能系统的生产线、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交付流程。
![]()
今年前三季度,东方日升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0.33亿,同比大增123.51%,公司虽仍亏损,但归母净利和扣非净利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0%和30%。
这背后的贡献不是靠光伏组件,而是储能。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储能系统集成业务在营收占比从2024H1的 6.61%,提升至 2025H1的8.13%;海外占比已达七成以上,且单项目毛利率高于组件主业;公司储能业务在欧美保持“0 事故”纪录,这是海外工商业项目最看重的核心指标之一。
这种收入结构变化,直接带来了现金流改善。
因为——工商业储能是预付款比例更高、回款周期更短的业务;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收入虽然体量大,但回款周期长。组件端则陷入全行业性的应收账款积压。
换言之,东方日升的财务质量正在借助储能被重新“矫正”。
比利时订单:不是“出口一批设备”,而是储能模式的验证。这笔百台 iCon 工商业储能订单,是东方日升今年在欧洲落地的又一个新增量。
按储能的计价方式估算,100 台 iCon 一体机的项目金额大体在数千万元人民币级别。对组件企业来说,这不是一个“改变财报规模”的大项目;但对于验证业务结构、证明经营质量,这类订单却有决定性意义。
原因有三:
第一,这是工商业储能。
2025上半年全球工商业储能出货量同比+74%,增速远高于大型侧储能。
欧洲属于典型的高电价地区,企业自发自用+削峰填谷的回报率最高,因此增长最为稳健。
iCon 属于轻资产、交付快的标准化产品,正好契合欧洲分布式需求。
第二,这是重复合作。
双方此前已合作过多项目,这次不是试水,而是续单。
续单意味着产品性能、稳定性、售后体系和交付能力被验证过。特别是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在欧美市场一旦出现事故,公司多年声誉会被彻底清空。
东方日升在海外储能“0 事故”记录,是行业少有的壁垒。
第三,这是国家经理制的一个小成果。
东方日升储能海外业务的组织模式,是“国家经理制”——
每个国家(区域市场)对应一个本地化负责人,统一对接渠道、服务体系、产品策略。
相比那些把储能当作“组件附属品”的企业,这种打法显然更贴近市场,也更容易产生稳定增长。
因此,这笔订单不是更多的“量”,而是明确告诉市场:东方日升储能的商业路径跑通了。
![]()
东方日升过去一两年来的战略动作,如今看得越来越清楚。储能正在成为东方日升在光伏周期底部的新增长极。
过去两年,公司先后出售聚光硅业、电站资产,持续降低高杠杆、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在行业普遍扩张的年份,这样的动作外界曾有争议;但到了 2024-2025年光伏深度调整期,这反而成为了公司体质稳定的关键。
与此同时,储能业务却在稳步扩张:
eTron(5MWh)大型储能系统在欧美落地多个百兆瓦级项目;
iCon 工商业储能在欧洲、澳洲、本地均进入批量化出货阶段;
全栈自研能力从 BMS、PCS、EMS 到中压系统模块化生产;
公司储能系统已成为“光储”“光储充”“微电网”应用方案的核心供货商。
更重要的是——在组件普遍亏损的当下,储能业务毛利率保持在 20% 以上。这是东方日升能够在行业底部稳住现金流的根本原因。
从东方日升身上,赶碳号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储能增长具备长期性,而非周期性波动
光伏主材价格可以雪崩式下跌,但储能的逻辑显然不同:
由电价结构驱动;
由需求侧改革驱动;
由数据中心负荷、工商业用电模式改变驱动。
以上这些因素都不是一年两年的政策刺激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长周期趋势。
二、海外储能是当下光储企业回款质量最高的路径之一
对比组件预付款比例低,国内外应收账款普遍高企的现实,大型储能的金额
大,招标周期长,交付风险高,但工商业储能客单价适中,交付快,预付款比例高,现金流确定性最好。所以,东方日升是把资源投在了最稳定的细分市场上。
三、 东方日升在战略节奏上保持了克制
行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储能上走的是“大储优先”,动辄竞标百兆瓦级项目,但毛利率波动大、压资金。
东方日升的选择是:先做轻量化的iCon工商业储能,再做稳定的大型储能系统(eTron),两条腿走路,不赌赛道,不赌规模,以现金流周期为约束扩张,而不是以市占率为目标。这种打法在行业深度调整的今天,看上去尤为稳健。
比利时的一笔订单,并不能改变行业周期的影响,但至少能证明一件事:东方日升找到了一个能够穿越周期、真正改善经营质量的增长点。
客观说,在光伏行业最黑暗的过去这两年里,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当然,未来储能是否能占到公司营收的20%、30%甚至更高,赶碳号还需要继续观察。不管怎样,在一个周期彻底重构的行业里,储能是最确定的方向。
编审:侦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