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与叙利亚朱拉尼政府的外交互动引发国际关注。
两国部长级官员在北京实现正式会面,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中叙外交打通新通道,更让 “一中原则” 与 “反恐承诺” 成为舆论聚焦的核心议题。
对于关注中东局势与中外关系的读者而言,这场外交互动背后,是利益博弈还是诚意合作?朱拉尼政府的承诺能否落地?阿萨德时代的 “复国梦” 又是否真的彻底落幕?
还有网传的,路透社等外媒报道的所谓“朱拉尼拟向中方移交400名东伊运分子”的消息靠谱吗?
![]()
中叙北京握手迈出 “新一步”
此次中国与朱拉尼政府外交部长的北京会面,并非简单的 “首次接触”,而是双方在多轮沟通后的实质性突破。
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场互动至少释放两个关键信号:
一方面,外交渠道的 “常态化” 开启。
此前,中国与叙利亚的官方互动多集中在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框架下的议题合作,而此次部长级面对面会谈,意味着双方将建立更直接的沟通机制,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等多领域。
这对于长期受制裁、外交空间受限的朱拉尼政府而言,无疑是 “打开了一扇窗”。
另一方面,中国中东战略的 “延续性” 体现。
作为中东重要国家,叙利亚的局势直接影响地区稳定与能源安全。中国始终坚持 “不干涉内政” 原则,此次与朱拉尼政府接触,既是对叙利亚主权的尊重,也是对中东 “多元外交” 布局的深化。
不同于部分西方国家的 “选边站”,中国更倾向于通过对话推动地区问题的政治解决,这与叙利亚当前寻求外部支持的需求高度契合。
认 “一中” 是基础,反恐才是 “试金石”
在此次外交互动中,朱拉尼政府明确表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同时提及 “愿与中国加强反恐合作”,尤其是涉及 “东伊运” 这一敏感议题。
这两点承诺被外界解读为朱拉尼政府争取中国支持的 “核心筹码”,但质疑声同样存在:这些承诺是 “真心兑现”,还是 “为求援助的权宜之计”?
先看 “一中原则”:作为中国外交的 “红线”,任何国家与中国开展实质性合作,都必须遵守这一前提。
朱拉尼政府此次明确表态,本质上是 “外交入门的必修课”,也是获得中国经济、人道援助的 “基础门槛”。
从过往国际交往经验来看,这一承诺的兑现度相对较高,毕竟 “触碰一中红线” 的代价,是任何寻求外部合作的政府都难以承受的。
真正的考验,在于反恐承诺,尤其是对 “东伊运” 的态度。
“东伊运” 是被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长期在中东、中亚地区活动,且与叙利亚境内部分武装势力存在勾连。
此前,叙利亚阿萨德政府虽曾表态反对恐怖主义,但受限于局势,对 “东伊运” 的打击力度有限。
如今朱拉尼政府提出 “加强反恐合作”,究竟是 “口头承诺” 还是 “会出台具体措施”(如共享情报、联合打击),直接决定了中叙安全合作的深度。
![]()
辟谣:“朱拉尼拟向中国移交 400 名‘东伊运’分子”?
不过目前还没有双方反恐合作的具体信息,外网的报道多为捕风捉影。
该说法最初由法新社等外媒爆料,称叙利亚过渡政府计划向中国移交 400 名 “东伊运” 相关分子。
而叙方随后明确否认这一具体数字和移交说法,中方也未对 “400 人移交” 进行确认,根据官方通告来看仅聚焦反恐合作意向本身。
- 中方强调 “东伊运” 是联合国列名的国际恐怖组织,打击该组织是中方核心安全关切。
- 叙方在会谈中作出正式承诺,不允许任何实体利用叙领土从事损害中国安全的活动,双方已同意加强反恐和安全领域协调合作。
![]()
-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确认中叙打击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合作共识,但未提及具体移交事宜。
其所谓叙利亚向中方纳投名状的博眼球表述,大概率为基于打击 “东伊运” 核心议题的编造杜撰。
更现实的问题是:朱拉尼政府当前急需外部援助(经济重建、人道物资等)。
而中国是少数有能力且愿意提供援助的国家。
这种 “需求与供给” 的对接下,其承诺是否会因 “援助到位” 而打折扣?恐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阿萨德 “复国梦” 落幕?或许只是 “换一种活法”
随着朱拉尼政府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建立外交联系,外界普遍认为 “阿萨德复国无望”。
毕竟,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阿萨德政权控制区不断缩小,国际认可度持续下降,如今朱拉尼政府逐步获得外交突破,相当于间接宣告阿萨德时代的 “政治终结”。
但 “复国无望” 不代表 “彻底消失”。
从目前情况来看,阿萨德及其核心团队虽失去了对国家的主导权,但仍掌控部分地区资源,且在国内外仍有一定支持者。
更关键的是,朱拉尼政府为了稳定局势,短期内可能不会对阿萨德势力采取 “赶尽杀绝” 的态度,反而可能通过 “利益妥协” 实现过渡。
这意味着阿萨德或许无法再回到权力巅峰,但 “安心当富家翁” 的可能性并非没有。
![]()
不过,对于叙利亚民众而言,无论是阿萨德还是朱拉尼,真正的期待是 “结束战乱、重建家园”。
朱拉尼政府若想站稳脚跟,仅靠外交突破和口头承诺远远不够,能否推动经济重建、改善民生、兑现反恐承诺,才是决定其执政合法性的关键。
而中国的角色,或许会成为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变量。
外交 “破冰” 易,承诺 “落地” 难
中国与朱拉尼政府的外交互动,无疑为动荡的中东局势注入了一丝 “新变量”。
对于中国而言,坚持一中原则、推动反恐合作,既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也是践行 “全球安全倡议” 的具体体现。
对于朱拉尼政府而言,此次 “搭上线” 是机遇也是挑战 —— 承诺说得再好听,若不能落地,最终只会失去信任。
可以肯定的是,在复杂的中东棋局中,“务实合作” 永远比 “口头承诺” 更有分量,而 “反恐” 与 “民生”,终将是绕不开的核心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