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这是一条我写到手心发紧的新闻。巴厘岛北部布勒冷县,公认的危险路段,凌晨的山路、长下坡、连续弯。当地时间11月14日,一辆载有13名中国公民的小巴在这里发生严重车祸,5人不幸离世,8人受伤,还有一名印尼籍司机受轻伤被现场控制。消息来自当地警方通报。
我反复拨放当事人的讲述,心里一阵一阵发凉。杨先生,伤者之一,也是亲历者。他说,车队凌晨2点半从酒店出发,目标是罗威纳海滩看海豚。这个安排在游客中不陌生,起得早、赶时间,期望在海上遇到最活跃的时刻。
“到凌晨5点左右,司机喊我看仪表,我一看,发动机故障和刹车故障两个灯都亮了。”杨先生的原话我没舍得改。他提议“想法停下”,甚至给出紧急处置思路——靠山侧轻碰减速,抢在完全失控前把车停住。司机没有采纳。车速一节一节提上去,车辆朝着斜坡滑下去,撞击来得极猛。
车厢里,有人被甩出窗外。杨先生的脚被死死卡住,手部粉碎性骨折。“我只能用另一只脚踹窗,让孩子和亲人先出去。”他还原的那句:“听到孩子哭声,我又有了劲儿”,我写到这里喉咙发紧。他和司机从前挡风玻璃出逃,“司机直接离开了现场,没有回头救人。”这句话必须标注清楚,这是杨先生的说法,具体情形有待权威部门调查还原。
![]()
车毁人伤后的每一分钟,都在和生命赛跑。偏偏,这一段救援过程刺痛人心。
杨先生回忆,报警后先来了一辆摩托车,只一名警员看了一眼就走;过了二十分钟,来了一台警车;从事故点到医院只有二十多分钟路程,救护车却在两个小时后才出现。更糟的是,现场处置方式引发巨大争议——“没有破拆,直接用吊车把车吊起来”,仍有两名阿姨被卡在车里,“这种操作造成了二次伤害”,杨先生说,最终两位老人不治离世。上述指控,仍需当地救援部门给出权威说明。
到医院,新的难关又起。杨先生说,“医生不在”,止血、包扎缺位,X光拍摄在下午4点才完成,转至市区大医院已是晚上9点,“整整15个小时才得到有效救治”。对重伤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救治节奏一旦拉长,风险呈指数攀升。更让一家人难受的是,杨先生母亲手术前被告知需先交17万费用;境外就医直付受限,国内保险无法直接对接当地医院,这也是许多游客出行常见痛点。
车辆问题是不是导火索?司机是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置?车辆是否按期保养、刹车系统是否存在缺陷?地接公司、租车平台的资质和保险覆盖范围有没有明示?这些关键节点,公众需要答案。相关技术鉴定、行车记录、维修档案,目前对外披露为零,暂无相关信息。期待当地警方、交通监管、司法机构给出权威、全面且可复核的调查结论。
杨先生还提到,租车公司老板第一天出现过,此后处于失联状态。这件事必须说清楚。涉旅企业无论在哪个国家做生意,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义务和担当不能缺位。旅游是服务业,不是“上线就接单、出事就失联”的薄纸生意。
![]()
行程安排也值得反思。凌晨2点半出发,司机的休息是否充足?车上乘客曾提醒司机“要休息好”,这句提醒不是多余。疲劳叠加复杂路况,风险像滚雪球。危险路段配套的警示、限速、逃生避险带、应急救援响应,也该有一套更硬的标准,更快的速度。
好在,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第一时间启动了领保应急机制,协调警方与医院,全力推动救治,并组织志愿者提供翻译协助。这一步很关键,领保是出境游的最后兜底。但最理想的状态,还是让事故不发生、风险不失控、救援不掉链子。
舆论汹涌,情绪沉重。此刻,更需要把力气用在“补洞”上。
![]()
这起事故,最沉重的,不只是一辆车的失控,还有一连串“关键一分钟”的缺席。生命在场,程序就得跟上。每一次掉以轻心,都是对生命的疏忽。
我愿意把这句话写在文末:希望逝者安息,愿伤者早日康复。也希望有关方面给出清晰的调查和交代,让家属有个准信儿,让后来者能避开同样的坑。
你出国旅行,会在凌晨赶这种“热门行程”吗?遇到车辆仪表报警,你会要求立刻停车吗?买过能直付的境外医疗险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验和建议。每一条靠谱的提醒,可能都在下一次旅途里,救回一个陌生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