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全会·法护东疆
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时代号角激荡人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擘画的发展蓝图、明确的使命任务在法院干警中引发热烈反响。启东法院全体干警深受鼓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结合司法工作实际畅谈感悟,决心凝聚共识、汲取力量,以昂扬姿态投身高质量司法实践。
和合法庭 王同武
![]()
以法为翼护正义,以心为炬践初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明确要求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恪守规则、尊重契约、维护公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名司法一线的审判人员,力求还原客观事实,力促实质化解矛盾,力护司法公平公正,是我们毕生的职业使命,也是践行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追本溯源求真相,筑牢个案正义基石
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民事纠纷,相较于部分案件在法律适用上可能产生的困惑,还原每个案件背后本来的真相显得更为艰难。每一份证据、每一句陈述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需要抽丝剥茧的关键信息。
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中,原告主张分割二十多年前离婚时“遗漏”的一处房产。庭审中,原告的代理律师称对该房产此前毫不知情,从表面证据来看,似乎符合“离婚时未发现可再次分割”的情形。但被告的“喊冤”,让我敏锐地察觉到案件背后或许另有隐情——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里,单独遗漏一处房产,本身就存在不合常理之处。庭审结束后,我直接与原告本人取得电话联系,通过详细沟通,最终厘清关键事实:原告在婚内早已知晓该房产存在,且曾实际居住;双方离婚时已对全部财产进行过明确分割,所谓“遗漏”并无依据。在查清事实后,我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让案件事实回归本来面目。这次经历更让我坚信,唯有执着追寻真相,才能为司法公正筑牢最坚实的基石。
案结事了促和谐,守护邻里烟火温情
“结案”从来不是终点,真正化解矛盾、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让当事人重归安宁生活,才是审判工作的终极追求。尤其是涉及邻里、亲属的纠纷,往往牵扯着多年的情感纠葛,若仅就案办案,很可能埋下新的矛盾隐患。
此前处理过一起前后宅兄弟间的通行权纠纷,表面上是邻里间的通行问题,实则牵扯着兄弟二人三十多年、横跨两代人的矛盾。如果简单下判,或许能解决当下的通行争议,但兄弟间的情谊可能会就此破裂。为从根本上化解问题,我多次驱车前往争议现场实地勘察,在田间地头、庭院门口与双方耐心沟通,一边讲解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一边倾听他们积压多年的委屈与不满。尽管庭审中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我依法作出判决后,仍没有就此止步。判决生效后,我又多次联系二人进行劝说,帮兄弟二人梳理过往、解开心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持续的努力下,兄弟俩终于放下隔阂,三十多年的恩怨烟消云散。这一刻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审判人员的职责不仅是定分止争,更要成为修复社会关系的“黏合剂”,让“案结事了人和”成为司法工作的常态。
灯火长明担使命,让公正照进人心里
扎根基层法庭,我早已记不清多少个夜晚,办公室的灯光伴随星光亮至深夜;也数不清多少个清晨,我带着惺忪睡意推开办公室的大门。但我不后悔也不会抱怨,我深知手中的法槌分量千钧:一份公正的判决,可能让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和睦,让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重拾生机,让一个矛盾频发的社区恢复安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法院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卷宗堆里较真、在田间地头奔波、在调解桌前耐心劝说。
在新的征程中,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紧密联系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审判工作的强大动力,锤炼过硬本领,提升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审判工作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
▌来源:和合法庭 王同武
▌责编:政治部 徐越
▌终审:沈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