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9日,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如期而至,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陈建华、护士长余雯带领科室医务人员,怀揣着对基层群众健康的关切,驱车奔赴鼎城区中河口镇卫生院,开展了一场温暖人心的义诊活动。
![]()
活动现场,陈建华主任带领医师团队,化身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摒弃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爬楼比人喘、穿衣也气短、夜间憋醒坐起来”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表述,为村民们详细拆解慢阻肺早期的四大预警信号。这些贴近生活的描述,让村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慢阻肺早期可能出现的身体变化,提高了对疾病的警觉性。不仅如此,陈主任团队还携带了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为有症状的村民进行免费筛查。在检测过程中,他们认真细致,当场为村民标注风险等级,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性化的干预建议,为村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
![]()
与此同时,余雯护士长带领护士团队也在忙碌地开展着健康宣教工作。她们一边向村民们发放图文并茂的“家庭康复手册”,手册里详细介绍了慢阻肺的康复知识、日常护理要点等内容,让村民们能够带回家慢慢学习;一边耐心地演示吸入剂的正确使用技巧。考虑到村民们可能对吸入装置的操作不太熟悉,余护士长灵机一动,用矿泉水瓶模拟吸入装置进行演示。这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解决了村民们“用药用不对”的核心难题,让村民们能够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
![]()
本次慢阻肺主题义诊以健康科普为核心,既帮助群众清晰认知疾病危害,也让患者深刻理解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升生活品质与自我防病意识。未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将持续聚焦群众健康关切,把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常态化推进基层宣教与义诊活动,将贴心的医疗服务送到乡镇群众的身边。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切实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健康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科普小知识
01
慢阻肺早期预警信号
别再忽视这些“呼吸警报”
1. 活动耐力下降:散步、爬楼比同龄人更易气喘,甚至穿衣、洗漱都觉得气短;
2. 夜间不适:夜间突发干咳、胸闷,需垫高枕头或坐起才能缓解,严重时会被憋醒;
3. 持续症状:晨起反复清嗓,或长期咳白色黏液痰,秋冬季节加重且不易痊愈;
4. 隐性信号:脚踝、小腿出现按压后不消退的水肿,或频繁感冒、支气管炎且恢复缓慢。
02
高危人群精准画像
这些人需每年筛查肺功能
1. 35岁以上,长期吸烟、接触二手烟/三手烟,或频繁吸入厨房油烟、柴火烟雾者;
2. 从事建筑、矿山、化工等粉尘、有毒气体接触工作,且防护不到位者;
3. 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史,或直系亲属患慢阻肺者;
4. 婴幼儿时期反复患肺炎、支气管炎,或长期居住在雾霾、温差大地区者;
5. 营养不良、肌肉量不足,或长期作息不规律、免疫力低下者。
03
居家康复实用指南
在家就能做的护肺方案
1. 呼吸训练:每天2次,每次15分钟——缩唇呼吸(鼻吸2秒、唇缩如吹笛呼气4-6秒),或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手按腹部辅助);
2. 肢体锻炼:高龄/重症患者练“郑氏卧位康复操”(空中踏车、拉伸起坐、桥式运动);体能尚可者选快走、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血氧≥88%);
3. 饮食调理:多吃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少食多餐、避开甜食和过饱(减少呼吸负担),每天喝温水稀释痰液;
4. 日常防护:戒烟是首要任务,外出遇雾霾戴N95口罩;每年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减少感染诱因;
5. 家庭护理:每日用空心掌从下往上拍背帮患者排痰;遵医嘱规范使用吸入剂,切勿擅自停药。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 宋雅琴
微编: 张嘉敏
责编:莫艳妮
一审:莫艳妮 二审:邓燕清 终审:陈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