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金岭)11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世界对话”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全球现代化背景下各国战略规划的实践和意义。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小虎在致辞时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通过科学战略规划让现代化既契合人类共同价值,又尊重各国独特国情,是各国发展的必答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陈育明在致辞时表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已成为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坚定抉择和战略宣言,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确定性,阐明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繁荣互为机遇的共生逻辑,标定了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走向驱动者的角色升级。
中外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总负责人、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恩里克·杜塞尔·彼得在发言中说,中国所引领的全球化进程为拉美地区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并在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高级政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约瑟尔·格雷戈里·马奥尼在发言中说,中国的成功不仅在于硬件技术,更在于强大的社会动员和协同能力,能够引领民众共同应对挑战。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在发言中认为,应从文明逻辑理解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密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在视频发言中说,中国的五年规划以其持续的连贯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已成为现代治理中极具延续性的重要工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范恒山在发言中说,中国各类战略规划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设计师陈文玲在发言中说,“十五五”是战略攻坚期,中国将为世界发展贡献新动能。英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石尚谦在发言中说,尽管当前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但英中两国应继续深化合作,不仅为两国带来发展机遇,也为全球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李雅芳在发言中说,要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世界现代化路径,让文明互鉴之光照亮人类共同未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吕本富教授说,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已实现三次跃迁,即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单兵推进到生态共舞、从规模导向到可持续导向,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借鉴。
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墨西哥、巴基斯坦、英国等多国驻华使节和知名学者,与会嘉宾认为,本次论坛议题设置前沿、讨论深入务实,为深化对不同现代化路径的理解、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提供了高质量平台,也为推进全球发展议题贡献了建设性视角。
作者:张金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