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作者提供)
“糖衣”包裹“解药”,新网文这样回应当代人的情感
✎作者 | 潘文捷
除了英雄主义叙事之外,今天的网络小说反映出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特点,比如更加轻量化,反映出当今年轻人在这个社会中怎样奋斗,体现他们个性的主张。”
在番茄小说“十二日谈”峨眉山站的直播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这样说道。如今的创作者们深知,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苦涩的“解药”需要包裹上更甜的“糖衣”,让故事变得更加轻盈,更易阅读。
![]()
(图/源自“管平潮”微博)
这种“轻量化”并非意味着对内容深度的妥协,而是一种抵达更广泛群体的叙事智慧——它可能体现为精简的环境描写,也可能是用一个搞笑桥段巧妙折射社会议题的举重若轻。
网文内容疆域也在剧烈扩张。它接住了当代人抛来的所有情感需求:
对沉重现实的宣泄,让主角以反套路打破桎梏,为读者提供痛快的情绪出口,转而探索友情、自我成长等更广阔的精神世界;而对“过去”的遗憾与想象,则让“无限流”框架备受青睐,它允许读者在一次次副本重启中,获得重塑自我的代偿性满足。
更引人注目的是,网文的创作主体与叙事视角正日益走向“平民化”。概而言之,当下受众喜爱的网文,已发展为一个兼具情感补偿、社会观察与文化对话功能的复合体。它扎根于我们共同经历的现实。
![]()
“新网文”青睐轻量化叙事
“我想给我的读者一个糖衣炮弹,炮弹是我想传达的哲理、人性或者价值观。”《仙剑奇侠传》作者管平潮这样说。
他认为,在过去他刚刚开始创作的时候,糖衣有百分之五六十,大家也能看下去。但在今天写网文,糖衣要占据90%,“快消费、快节奏时代,一部书能有10%的‘炮弹’,对读者有提升,已经很不容易了。”
番茄小说巅峰榜作品《青玄》一书的作者未小兮也有类似的观察。她说,在今天,不同社会身份的用户都有智能手机。她走在路上,经常会注意到路人在看、在听小说。
面对越来越大的受众群体,文学需要更低的门槛让他们走进来。因此,诞生了更加“轻量化”的叙事模式。而番茄小说金番作者、创作了《诸神愚戏》的一月九十秋也提到,在当下,大家并不太喜欢冗长的描写,“轻量化”就是在减掉这些描写。
![]()
(图/作者提供)
尽管如此,叙事的轻量化并不意味着思想性的降低。如今的“新网文”在跟踪社会热点和社会情绪上,要比曾经更加轻盈和快捷。
一月九十秋说,行业内有一些作者,喜欢把当天的社会热点转化为自己笔下的故事,瞬间拉爆读者的情绪。
“网络文学本来就是幻想乡,会用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法处理社会新闻中出现的矛盾。我在创作时,有些情节灵感也来自于社会新闻中真实发生过的案件。”
在被问及为何会在小说中写社会新闻时,《诡舍》作者夜来风雨声谈到,多年以来,作家的想象力已经被挖掘到快到极限,“我能想到的东西,大家都已经想到过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不妨挖掘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社会百相,提取出来作为核心,注入到故事里。
![]()
(图/作者提供)
未小兮则说,她会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叙事,“轻量化”地处理沉重话题,让读者看到进行自己的思考。未小兮强调,绝对不能以说教的方式表达,因为“现在的人最烦说教。我们展现故事引发共鸣,引导读者思考,已经是很成功的传递和表达”。
管平潮说,他最近撰写了一篇《我的天山神仙女友》,内容是一个现代的互联网大厂打工人穿越到仙侠世界的天山,遇到天山神女,与之并肩战斗、惺惺相惜的故事。
主角是小镇青年,进入了杭州大厂,被生活推着走。其中体现了许多现代年轻人的共性。“我的种种作品都会关切到现代青年的苦闷、面临的社会巨变等现实问题。”
![]()
新世代在网文中寻找共鸣
新网文”所反馈出来的众多趋势中,读者爱情观的变化,也许是最为明确的。
未小兮说,在10年前,不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网络小说,大家都是歌颂爱情的,“爱是第一,爱情是第一,剩下的都是NPC”,主角可以为了爱情牺牲全世界。
她表示,现在大家都更愿意去进行精神方面的探索,除了爱情,人们也可以拥有友情,有对这个世界的很多疑问,以及其他的需求。
![]()
(图/作者提供)
“(这是)非常显著的改变。几十年前的网络论坛,人们发表言论,常常会说国家怎么样,社会怎么样。但是现在翻翻社交媒体,会发现,评论中‘我觉得怎么样’会更多一些。
当下每个普通人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更注重自己当下的感受,而不是为了社会大趋势压抑自己的想法。”未小兮觉得,现在的文学作品也在往这方面走。
“唯有真实,才能引发读者共鸣。”夜来风雨声也认为,今天,想塑造一个自我牺牲的主角去感动观众,已经不能因为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冲上去了。
主角是有血有肉的,知道自己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且有过很长时间的纠结,或者他明明是一个很自私的人,最后因为某种人性,选择了牺牲自我,这样才可能引起读者共鸣。
![]()
(图/作者提供)
而这样的变化同样体现在近些年“无限流”作品的流行。近年来,不少作者会使用无限流作为创作的框架。《诸神愚戏》《诡舍》均为无限流作品。
夜来风雨声说,喜欢审视自我的读者,总觉得过去某些时候自己做得不够好。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意篡改过去,而是希望能有一个新的面孔,重新开始。无限流就给读者这样的机会:在每一个副本中,主角的身份都不一样,能以新面孔重新去体验新环境。
![]()
(图/作者提供)
同时,技术进步也在改变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互方式,让“共鸣”同频的速率更快。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十二日谈”上表示:“网络文学实现了作者和读者间的及时通讯。网络出现后,在BBS时代,我们就听说有作者在跟读者迅速互动讨论,甚至可能因此微调他的(创作)方向,这可能就是不同时代的人养成的不同习惯。”
![]()
新作者自千行百业,书写自己的世界
虽然常被看作是年轻人的专属,但网络文学的世界其实已不只属于年轻一代或者某一特定群体。
学者戴锦华曾经提到她对当代网络文学的观察:“在世界范围内,我从严肃文学中获取到关于这个时代的信息越来越稀薄,反而是一些通俗的、流行的文本对我来说更具有‘文化田野’的效果。流行写作本身更有时效性,能更快地、直觉性地对发生之中的社会变化做出快捷的回应。”
而对于这片“文化田野”来说,麦浪之所以翻滚,是因为它的作者来自千行百业,来自于生活的烟火气中。
“今天这个时代,网络文学是新大众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平台类型。”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施战军说,在网络平台上,能看到今天的作者写这个时代的生活、这个时代的人物,看到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密切的创编互动。
![]()
(图/作者提供)
《十日终焉》作者杀虫队队员摆过夜市、做过婚庆策划;
《诸神愚戏》作者一月九十秋来自IT行业;
七十余岁还在番茄小说上笔耕不辍的上海爷叔沈东升,退休前为上影厂高级化妆造型师;
还有女作者飞扬,退休生活为她打开了网络文学创作的大门,并让她收获了许多读者——她创作的《雷电女超人》选择用虚构的故事去弥补现实的遗憾,给予世界一个温暖的交代。
“创作者群体用最熟悉的方式去表达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想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希望呈现给读者的内心世界。”
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在“十二日谈”直播中表示,网文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某一个特定人群在创作,也不是某一个特定人群在看,而是全民创作和全民阅读。
在这里,年龄和职业的背景未曾束缚他们的才华。“虽然每一个人的光都很微弱,但是聚到一起我们就能够去温暖整个社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