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渐深,68岁的许大爷依旧坐在餐桌边,满足地摸着肚子。他最近心情格外舒畅:儿孙们总说他“福气好,胖胖的才健康长寿”。
小区里的邻居更是喜欢拿他的体重开玩笑:“老许,看你比上个月还重一圈,活力肯定更旺啦!”但就在一次社区健康讲座上。
医生的一句话让他陷入了沉思:“体重增加,对中老年人来说,真的是福气吗?越重,寿命就越长?”许大爷皱起眉头,反复琢磨着这个说法。
毕竟,每到年末体检,他最关心的,就是体重表上的那个数字它,真的能预示未来的健康和寿命吗?胖一点,真的能多活几年,还是埋下健康隐患?
关于体重和寿命的关系,一直存在两大阵营。一边是“胖福气论”,一边则是“瘦长寿派”。那么事实如何?
哈佛大学一项针对10万余名中老年人、长达20年的随访研究表明:体重与寿命呈现U型曲线,即体重过轻或过重,死亡风险都明显升高。
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也显示,老年人保持适度体重(BMI在22~27之间)死亡率最低,而BMI每增加1个单位,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7%~11%。
体重与寿命的关系,并不是“越重越好”,而是要“适中为佳”。体重过轻,容易引发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甚至骨折;体重过重,则显著增加心梗、中风、糖尿病和癌症发病风险。
![]()
医生提醒:身体储备能量有益于应对小病小痛,但脂肪堆积过多,反而让血管变得“又硬又堵”,甚至诱发老年痴呆、慢性炎症。再看看身边案例,许多老人执念“胖点没事”,其实,无声的“隐疾”已经在血管里悄悄滋长。
坚持多年体重超标,不少老人的身体会埋下健康隐患。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最新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群超重和肥胖率已接近50%,这背后带来的健康困扰不容小觑:
血糖波动加剧。体重偏重时,2型糖尿病的风险提升30%~60%,食欲增加、内脏脂肪堆积,很容易血糖“坐过山车”。
高血压找上门。体重每增加5公斤,血压平均升高5mmHg;而每减重1公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2%。
![]()
睡眠质量变差。不少胖老人有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憋醒,白天没精打采,是典型“胖睡不好”表现。
关节负担加剧。体重多出10公斤,膝关节压力会多出将近70公斤力,膝骨关节炎、腰腿痛随之而来。
肿瘤发生率提升。研究显示,肥胖人群结直肠、乳腺、前列腺等癌症风险提高15%~40%。
心脑血管“提前衰老”。内脏脂肪像给血管加装了“沉重包袱”,动脉硬化、血脂异常比瘦人更易发生。
![]()
免疫力下降、恢复慢。肥胖易导致体内慢性炎症,感染后恢复时间延长,流感等疾病更难缠身。
最关键的是,BMI超过28、腰围超过90cm(男)/85cm(女)这些数值,是健康警戒线。尤其第3点关节问题,很多老人经常忽略,一疼忍着,日子久了,活动能力反而下降,影响未来生活自理。
![]()
面对体重与寿命的“误解”,如何科学管理体重,让健康加分?医生建议,以下7点是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该注意的健康关键:
别一味追求“胖就是福”。适度微胖可以,但超重、肥胖要高度警惕。测一下BMI与腰围,控制在安全区间。
![]()
别节食减肥走极端。很多老人试图靠节食减脂,结果瘦下去的往往是肌肉和骨头。建议每餐蛋白优先,协调粗细粮搭配。
忽视每日活动量,久坐不动不可取。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尽量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快走),保持基础代谢。
饮食油腻、爱吃甜食需纠正。建议每天油脂不超25克,精制糖日摄入不超30克,用水果替代部分糖分。
![]()
千万别自己买药减肥或盲目跟风“网红减肥秘方”。药物副作用大,切记咨询医生后再选用。
不重视定期体检。起码半年检测一次血糖、血压、血脂、肝肾和骨密度,不给慢性病留机会。
忽略心理健康,过度焦虑同样有害。中老年人要保持心情舒畅,参与社交,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