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四,五两六骨重的人,为何古人称其为“福禄双全”?答案在这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称骨歌》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唐朝贞观年间,长安城中流传着一部奇书,名为《称骨歌》。

此书出自相术大师袁天罡之手,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换算成"骨重",便可知晓一生福祸。

书中将人之命格分为二两一到七两二,共五十一种骨重,每种骨重都有其相应的命运批注。

奇怪的是,在这五十一种骨重中,五两四钱与五两六钱这两个看似平常的重量。

却被历代术士称为"福禄双全"之命。



为何偏偏是这两个骨重?比它们轻的有之,比它们重的也有之,甚至七两二钱的"帝王之命"都位列其上,可术士们却独独对五两四、五两六情有独钟,称其为"人间最贵之命"。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玄机?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

当年袁天罡在编撰此书时,曾对弟子说过一句话:"人之福祸,不在骨重之高低,而在阴阳之调和。"这话听来玄妙,却道出了称骨算命的真谛。

说起袁天罡,那可是大唐第一相术宗师。他生于隋末,少年时便通晓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尤其精通相术。贞观初年,太宗李世民听闻其名,召入京中为官。袁天罡在朝为官期间,曾为无数王公大臣批命,无一不准,因此声名远播。

有一日,一位从洛阳来的商人求见袁天罡。此人姓张,做布匹生意,家境殷实。张商人进门后,先是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然后开门见山:"袁大师,我今年四十有三,半生辛劳,虽说也攒下了些家业,可总觉得不如意。听人说您能知人命运,今日特来请教,还望大师指点迷津。"

袁天罡捋着胡须,细细打量这位张商人。只见此人面相方正,双目有神,虽是商贾之身,却透着几分正气。袁天罡微微一笑:"张施主请坐,且先告知你的生辰八字,我为你推算一二。"

张商人忙道:"我生于大业三年二月十五日午时。"

袁天罡闭目沉思片刻,又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取出算盘噼啪作响地拨弄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神色郑重:"张施主,你这一生的骨重,恰好是五两四钱。"

"五两四钱?"张商人有些不解,"这是好是坏?"

"此乃上上之命!"袁天罡正色道,"五两四钱,正合天地之数,阴阳调和,福禄双全。你看似半生劳碌,实则暗藏福运。四十三岁之后,你的运势将一路攀升,不仅生意兴隆,更有贵人相助,子孙昌盛。"

张商人听了,半信半疑。袁天罡接着说:"你且回去,三个月后自有分晓。记住,该来的福报,一定会来,只是时机未到罢了。"

果然,三个月后,张商人的一艘商船在渤海遇险,眼看就要船毁人亡。危急关头,恰好有一支官船路过,将他们救了上来。这官船的主人,正是当朝户部侍郎的亲侄子。两人因此结识,侄郎见张商人为人诚信,便与他合作做起了官府的布匹生意。从此,张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不出几年,已成为长安城有名的富商。

这件事传开后,许多人都来找袁天罡算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五两四钱的"福禄双全"之命。袁天罡却说:"骨重只是表象,关键在于理解其中的道理。"

当时袁天罡门下有个得意弟子,名叫李淳风,此人后来也成了一代相术大师。有一次,李淳风问师父:"师父,您说五两四、五两六是福禄双全之命,可我看《称骨歌》中,六两、七两的骨重岂不是更贵?为何您却独推这两个骨重?"

袁天罡笑道:"淳风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骨重虽有高低,可过犹不及。你看那七两二钱,号称'帝王之命',听起来极贵,可真正生在帝王家的,能有几个善终?骨重太高,反而成了负担。"

李淳风若有所思:"那五两四、五两六为何就恰到好处?"



"这就要从阴阳五行说起了。"袁天罡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天地万物,皆有其数。五两四钱,换算成钱数,正好是五十四钱。五十四这个数字,在《易经》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你看,五加四等于九,九为老阳之数,代表着圆满。五乘四等于二十,二十为阴数,代表着柔和。"

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妙的是,五十四钱恰好合于'天干地支'之数。天干十位,地支十二位,五十四正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地运转,阴阳调和,五行相生,正是人间最平衡的状态。"

"而五两六钱呢?"李淳风追问。

"五两六钱,也就是五十六钱。"袁天罡转过身来,"五加六等于十一,十一在术数中代表'天地交泰',阴阳相合。五乘六等于三十,三十在《周易》中是'离卦'之数,离为火,火主文明、智慧。所以五两六钱的人,不仅有福禄,更有智慧,能够洞察世事,把握机遇。"

李淳风听得入神,但心中还有疑惑:"师父,这些都是数理推演,可现实中真的如此吗?"

袁天罡叹了口气:"淳风,你跟着我学艺这么多年,还是太执着于表象。我且给你讲个故事。"

原来,在贞观十五年,袁天罡曾为一位姓王的书生算命。这位王书生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靠着亲戚接济才勉强读完了书。他来找袁天罡时,已经三十岁了,却还是一介白衣,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王书生一脸愁容:"袁大师,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

袁天罡为他推算后,发现他的骨重正是五两六钱。袁天罡微笑道:"王施主,你这一生,虽然起步晚,但后劲足。五两六钱之命,主智慧文章,你虽然现在未中功名,但只要坚持下去,必有一朝得志之时。"

王书生听了,心中稍安,但仍不敢相信。袁天罡又说:"你且记住,五两六钱的人,福禄来得晚,但来得稳。该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不得。"

王书生回去后,继续埋头苦读。三年后,他终于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县令之职。在任上,他勤政爱民,治理有方,很快就声名远播。贞观二十年,朝廷选拔御史,王书生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从此步入朝堂。

更奇的是,王书生在担任御史期间,揭发了几起重大贪腐案件,得到了太宗皇帝的赏识。五十岁那年,他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位列三品,可谓大器晚成。

袁天罡得知这个消息后,对李淳风说:"你看,五两六钱之命,就是这样。年轻时或许不显山不露水,可一旦时机成熟,便如同春笋破土,势不可挡。"

李淳风若有所悟:"师父,我明白了。五两四、五两六这两个骨重,既不会因为太轻而福薄,也不会因为太重而承受不起。它们恰好在中间,最是平衡。"

"不错。"袁天罡点头,"可还有更深一层的道理,你知道吗?"

李淳风摇摇头,他知道师父所说的"更深一层",必定是涉及到命理的核心奥义了。袁天罡却卖了个关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说:"这个道理,关乎天道运行,关乎人生福祸的根本,也关乎为何五两四、五两六之人,能够在世间获得真正的'福禄双全'。"



他顿了顿,看着弟子求知若渴的眼神,缓缓道:"这个秘密。

藏在《易经》的卦象之中,藏在道家的修行之理中,更藏在天地运转的大道之中。"

此时窗外传来钟声,袁天罡起身准备去赴一场重要的约见。

李淳风急道:"师父,您还没说完!"

袁天罡回头一笑:"这个道理太过玄妙,待我回来,再细细与你道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