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以来,欧盟内部似乎陷入了一种奇特的混乱,那会儿,布鲁塞尔还没意识到麻烦有多大。
冯德莱恩一番批评后,北京迅速收紧稀土出口,随后的安世半导体事件更是让欧洲车企连夜拉响警报。
现实的刺痛感如此强烈,以至于布鲁塞尔不得不要求官员们“管好嘴”,欧盟为何突然变得如此“谨慎”?
![]()
编辑:726
一句狠话换来一记耳光,欧盟连夜开会
欧盟内部现在是真乱了套,从布鲁塞尔到柏林,到处都是一种忙乱又紧张的气氛,这种场面在过去是很少见的。
这一切的源头,还得从冯德莱恩那番踩红线的演讲说起,她当时公开批评中国的出口管制和市场准入,话音刚落,北京的反击就来了,而且是一记响亮的“现实的耳光”。
中方不但在外交层面表达了强烈不满,更是在行动上迅速收紧了稀土出口许可,这可是欧洲可再生能源和汽车产业的命门,一下就被捏住了。
![]()
真正的重磅炸弹在后面,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安世中国反应极快,直接切断了对欧洲的供应链。
这下可好,欧洲车企直接炸了锅,保时捷、大众、宝马的高管们连夜开会,芯片断供的危机就悬在头顶,连一向沉稳的德国都坐不住了。
布鲁塞尔这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话说重了,真的能砸到自己的脚上,而且砸得还挺疼,于是欧盟内部开始紧急“换频道”,要求官员们在对华表态时务必句斟字酌,小心别再玩“扩音器外交”那套。
![]()
有官员私下吐槽说,现在发言得像在跳探戈,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千万不能踩到对方的脚,不然麻烦就大了。
这种“嘴上让官员收敛,手里却没闲着”的两面操作,在欧盟越来越常见,简直成了标配。
最新的一个动作,就是计划取消对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这一刀砍下来,影响最大的正是中国的电商平台,你说这是税收改革?
![]()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针对性也太强了,根本不是什么税收调整,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的“强硬”。
更有甚者,在科技领域,一场悄无声息的“清场”正在酝酿,从5G到AI安全,欧盟正想办法把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排挤出局,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陆续宣布要建立“干净网络”。
![]()
欧盟还准备推出新的“工业加速器法案”,要求来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必须把关键技术转让出来,这哪里是合作,这分明就是“拿你的东西,还不让你说话”。
欧洲想要技术,又害怕中国太强,这种心理上的巨大落差,最终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压力,压得自己都喘不过气来。
![]()
“依赖”的枷锁,欧盟为何挣不脱
欧盟这种“嘴上和平、手上强硬”的策略,看似聪明,实际上是在玩双输,一把火可能会把两边都烧着。
你一边想稳住中国的稀土和芯片供应,一边又不断地去挑衅技术和市场的底线,中国又不是看不出来,这套把戏玩久了,信任感就没了。
一旦中国哪天决定“换客户”,欧洲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这才是最危险的局面,一个自我实现的悲慘预言。
![]()
说到底,欧盟这波“言辞转向”,并不是因为突然对中国有了什么新的理解,更不是良心发现,而是现实实在太骨感了,太疼了。
中国掌握着全球八成以上的稀土资源,这是欧洲可再生能源、半导体、汽车、电池产业的“命门”,一句话说错了,可能就得掏出几百亿欧元来擦屁股。
安世半导体事件爆发后,欧洲车企的警报拉响,原本以为能靠“去中国化”解决问题,结果一动手才发现,市场上根本没有像样的替代方案。
![]()
美国、日本、韩国这些所谓的“友岸”,谁也不愿意为欧洲这个“坑”填土,更别提在价格、产能和交期上,谁都比不过中国,这个现实很残酷。
现在的欧盟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边要靠中国来保供,一边又想方设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嘴上喊着“去风险”,实际操作上还得靠中国来“稳风险”。
这根本不是什么清晰的战略,而是一种深度的逻辑纠结,一种让人看不懂的矛盾状态。
![]()
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其实也在激烈争论,有的主张继续“硬刚”,认为不能对华示弱;有的则认为“该低头时就低头”,现实利益高于一切。
但无论哪一派最终占了上风,有一个现实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中国的供应链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料、关键技术、关键市场,欧洲一个都离不了。
所以现在的做法很简单,嘴上软一些,动作上慢一些,希望中国能“不要太在意”,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
卡内基欧洲基金会的高级分析师朱迪·邓普西就看得非常透彻,她认为:“欧盟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认知觉醒,即其经济安全无法与中国供应链完全脱钩。”
冯德莱恩的强硬言论,在她看来更像是为了安抚华盛顿而进行的政治表演,而不是一个真正可行的长期战略,一针见血。
![]()
双输的预言,谁会是最大输家
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放在中欧这样的大国博弈中,是很难长期玩得下去的,而且风险极高,随时可能翻车。
中欧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认知偏差”,欧盟总是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中国,却完全忽略了中国独特的制度与历史背景。
冯德莱恩直接把中国定义为“制度性对手”,这本身就已经设定了敌我关系,给自己画了一个圈,跳不出来。
![]()
而中国的回应其实一直都很清楚,也很直接,你怎么定义我,我就怎么回应你,你说我是对手,我就不再当你是朋友。
你说我产能过剩,我可能就不出口了,你说我搞补贴,那你自己的补贴清单要不要先拿出来解释一下?
但即便口水战打得如此激烈,贸易数据却非常真实,也非常有说服力,2025年上半年,中欧双边贸易额高达2.82万亿元,平均每天的交易额都超过了150亿元。
![]()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不管嘴上吵得有多凶,生意还是得做,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最真实的底层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在德国、法国,一些理性的声音也开始浮现出来了,德国选择党就公开表示,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失去。
法国的左翼政党甚至建议,可以借鉴中国的一些发展模式,这种声音,或许才是未来中欧关系真正的希望所在。
![]()
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里面的数字让人看了心里发凉,报告预测,如果欧盟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完全“脱钩”,欧洲汽车制造商在未来十年将面临超过400亿欧元的额外成本。
更可怕的是,这还可能导致大约15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这对欧洲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是一场真正的经济灾难。
在人工智能领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报告指出,如果失去与中国市场的合作,欧洲AI技术研发的速度可能会减缓至少20%。
![]()
更关键的是,欧洲将彻底错失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等于在未来最重要的科技赛道上主动放弃了赛跑资格。
一个生动的对比是,德国博世集团,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近期豪掷10亿欧元在中国建设新的智能工厂,并公开表示“中国市场的创新活力和生产效率,对博世的全球战略至关重要”。
![]()
与此同时,瑞典的电信巨头爱立信,却在欧盟的压力下,计划逐步减少在中国的5G核心网络供应,但其财报显示,中国市场目前仍然贡献了超过5%的营收,而且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
一个在加码投资,一个在仓皇撤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已经把答案写在脸上了,谁更明智,一目了然。
![]()
“务实”的微光,才是真正的欧洲智慧
欧盟最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合作不是认输,而是现实需要,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在全球产业链高度融合的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独善其身,可以去当孤岛,与其在话语上拐弯抹角,耍小聪明,不如在合作上走得更远,更踏实。
欧盟要求官员“管好嘴”,这种事其实早该如此了,国际关系从来都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情绪游戏,更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一定能赢。
![]()
中欧之间的未来,最终不是靠几句口号或者喊话就能决定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平衡,去找到那个最佳的结合点。
管住嘴,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考验智慧和决心的,是管住手,这才是最难做到的。
在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谁更清醒,谁更能认清现实,谁就能走得更远,也走得更稳。
![]()
你怎么定义我,我就怎么回应你,这个互动逻辑非常简单,但也非常公平,是国际关系中一条不成文的法则。
你把我当朋友,我就拿出朋友的诚意来和你谈合作;你把我当对手,我就只能用对手的方式和你来博弈。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中欧关系,如果欧盟继续带着“制度性对手”的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那么得到的必然是竞争和对立。
![]()
如果能摘下眼镜,用一种更务实、更平等的心态来重新审视双边关系,那么收获的一定是合作共赢的果实。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访华,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他这次相对做到了就事论事,在商言商,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双方最终达成了一系列互利共赢的共识,还成功发表了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的第一条就写得很好,上来就强调要维护国际及多边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这不就是欧盟近年来正在泛滥的“歪风”吗?
![]()
德国作为引领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理应拿出魄力,及时刹住这股歪风,而不是任由国家的经济战略“随大流”,人云亦云。
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其实已经交过不少学费了,中国又是自己最主要、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德方应该比欧盟其他任何成员国都更清楚,与中国沟通不畅,一味想着施压,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
结语
管住嘴只是第一步,管住手才是对欧盟智慧的真正考验。
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对抗那些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勇敢地拥抱不可逆转的经济现实,才能让欧洲这艘大船行稳致远,走得更远。
当务之急,欧盟是选择务实的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蛋糕,还是继续在双输的边缘危险试探,这个选择题,并不难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