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孙佳琪
![]()
11月17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启幕。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山东各片区,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组团升级”的独特魅力。
![]()
11 月 18 日,“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山东实践”行进式采访团踏入金乡县鱼山街道,目之所及皆是蓬勃生机:崔口村 400 多栋新式别墅错落有致,暖气燃气光纤一应俱全;共富空间的智慧大屏上,亩产、价格、库存数据实时跳动;加工车间里,大蒜正蜕变为黑蒜制品、大蒜多糖等高端产品。
从无人机测亩到AI仓单,从村集体人人持股到180亿元金融活水,这里用50年把田间地头的小作物写成了一部“世界大蒜定价史”。
从“蒜你狠”“蒜你贱”到“蒜你稳”
“我从2002年开始经营大蒜储销,大多数销往印尼,一年营业额两百多万,净利润也有一百万。”崔口村村民寻红芬的生意经,如今多了个重要依托——“蒜易通”平台的实时数据。
在鱼山街道共富空间的大屏前,中蒜集团董事长李新安演示着这套智能管控系统:“以前当地人不会管理冷库,现在手机就能实时查看货物情况,库洞异常会及时预警。”这张覆盖全国5个专区、32个板块的数据网,靠无人机测算种植面积、AI摄像头记录货车进出、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生长环境,把最精准的市场信息免费送到1.2万余家产业链主体手中。
![]()
对寻红芬这样的蒜农来说,数据透明意味着告别盲目跟风。以前种蒜收蒜全凭感觉,行情好时一哄而上,价跌时只能恐慌抛售,而现在,9万蒜农和蒜商通过平台就能掌握收购价、库存余量、出口动态,“蒜你狠”“蒜你贱”的周期魔咒正在被打破。
更关键的是,平台整合的5A智能仓体系,让大蒜变成了“硬通货”。360多家仓储企业覆盖四省,总储量达630万吨,金融机构通过线上监管实现快速审批,“当天申请当天下款”的便捷服务,已累计为产业注入180亿元贷款,彻底解决了收蒜季“缺钱贱卖”的痛点。
人人持股,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元
如果说数字技术是应对市场波动的“应急阀”,那“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就是保障长期收益的“压舱石”。“我家5口人,去年分红近3万元,加上村办企业工资,年收入超10万!”村民崔广福的自豪,源于崔口村半个世纪前的大胆尝试。上世纪70年代,崔口村率先种起大蒜,村集体牵头组建东运集团,将860亩集体土地作价入股,让村民人人持股,村集体持有企业10%股份,从根本上绑定了村民与集体的利益。
![]()
“拉到外地上赶着,不如留在村里出摊子!”深耕大蒜产业35年的崔口村原党支部书记韩允其,用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村庄发展的密钥。如今,崔口村80家村民企业建起大蒜冷库,形成从种植、收购、冷藏到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村里聚集了山东省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台,50余名科研人才扎根于此,申报国家专利30余项,国家实验室资质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让大蒜出口畅通无阻。
产业兴旺带来的是实打实的民生福祉。村集体年收入达560万元,每年拿出不低于30%返还村民,仅股利分红一项就近2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元;6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入住幸福院,吃住全免,丧葬费用也由集体承担,36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山东鑫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村民们还能拿到“双份收入”:既可以将自家种的蒜卖给公司,又能到车间做生产工人,把大蒜加工成畅销国内外的大蒜粉、蒜蓉酱、黑蒜制品。
片区联动,蒜农每亩多赚300元
“共富不是独奏,是合唱!”鱼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旭道出了片区化发展的真谛。以共富空间为枢纽,街道将分散的经营主体抱团整合,一层展销区40多种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二层电商直播间里新农人忙着带货,三层培训中心定期开讲种植技术和电商运营,四层党建阵地提供组织保障。这种全链条服务模式,让片区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带动蒜农每亩多赚300元。
![]()
在一产端,独头蒜、“太空5号”“金蒜6号”等特色品种不断涌现;二产端,黑蒜、大蒜多糖、大蒜氨酸等精深加工产品向医药领域拓展附加值;三产端,数字化仓储、仓单质押、电商销售让产业能级持续升级。每年5月拔蒜薹、6月底收大蒜的季节,仅崔口村就需外地务工人员每天不少于5000人,河南、江苏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代购代销,产品远销东南亚、印尼等地区。
从崔口村的别墅群到共富空间的智慧大屏,从寻红芬的百万净利润到崔广福的十万年收入,金乡大蒜的故事证明:乡村产业振兴既要靠“敢为人先”的制度创新,绑定利益共同体;也要靠“科技赋能”的数字手段,破解行业痛点。这颗小小的蒜头,历经半世纪耕耘,从“一亩抵三亩小麦”的生计作物,成长为撬动50亿元产业集群、带动3万余人增收的“黄金产业”,不仅书写了片区化发展的生动答卷,更给出了农产品产业“稳收益、抗风险、共富裕”的可复制样本。
如今的金乡,早已是世界大蒜的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中心。当股权分红的“定心丸”遇上数字技术的“导航仪”,这里的村民再也不用看行情脸色吃饭,而是靠着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稳走向幸福生活。这颗浸润着金乡人智慧与汗水的大蒜,正以“世界模式”的姿态,向外界展示着山东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