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礼,是与酒有关的礼节,从周朝开始,酒就不只是用来喝,它更是一套为人处世的学问。
《尚书》里早就说过“毋彝酒”,意思是别把酒喝滥了。孔子也提醒“唯酒无量,不及乱”,酒量大小没关系,关键是不能失了分寸。 酒桌上最讲究的是长幼尊卑。
古人喝酒,晚辈得等长辈先举杯,这叫侍饮。主人敬客人叫“酬”,客人回敬叫“酢”,这一来一往之间,尽显待客之道。
现在虽然不用行跪拜礼了,但该有的规矩还在:碰杯时杯沿略低,敬酒时注视对方眼睛,这些细节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我开店这些年见过不少场面,那些在酒桌上举止得体的人,往往做事也更有分寸.
说到喝酒的场合,古人比咱们讲究多了。文人雅士要在花下竹林、画舫幽馆这些雅致的地方喝,还要挑时节——清秋得看落叶,寒冬要赏积雪。现在咱们虽然没这么多讲究,但喝酒的氛围还是要的。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宴请,选对场合、挑对酒,这酒就喝成功了一半。我最看不惯现在有些酒桌文化,非要拼个你死我活,这完全违背了古人“饮酒有节”的本意。
![]()
酒礼的核心
其实酒礼的核心就三点:量力而饮、节制有度、不强劝酒。这道理放在今天特别受用。我常跟店里的客人说,好酒要品不要灌。真正的老酒客都懂得适可而止,七分酒量喝到五分,留两分余地方是境界。
劝酒更要讲究,人家要是实在不能喝,以茶代酒又何妨?强人所难反倒失了喝酒的本意。 这些年做酒水生意,我越发觉得酒品见人品。
一个人在酒桌上的举止,往往能看出他的修养和性情。那些懂得照顾别人感受、知道适可而止的,多半是靠谱的。
![]()
酒这东西,喝好了是情感的纽带,喝不好就成了祸害。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酒礼,说到底就是要让每杯酒都喝得既有温度又有风度。
![]()
*本文由鸿旺酒礼曾姐原创编辑,转载请备注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