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处于交、易、经交汇带,是吉林省省会、全国交通枢纽,常住面积24744平方公里,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908.51万人,2024年全市总产值7632.19亿元,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东北城市格局中的体量和产出不容小觑。
![]()
靠近长春的有松原、 四平、吉林市、哈尔滨,这几个城市相互关联,长春在哈长城市群中起到带动作用,也是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之一,作为“一带一路”北线的节点城市之一,长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
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面比较平坦,城市向外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方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天比较干燥多风,夏天相对短而暖,秋天天气晴朗,但昼夜温差大,冬天寒冷,时间长,这些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和能源使用都有影响。
![]()
长春的工业根基很扎实,新中国成立初期,汽车工业就从这里起步,第一汽车集团(中国一汽)就在这座城市,汽车产业长时间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人们常把长春和底特律相提并论,电影制片厂的存在又给城市留下电影工业的传统,使其在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独特身份,除了汽车和电影,轨道客车、光电技术、应用化学和生物制品等行业也是城市的传统优势行业。
近几年,长春在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轨道交通,光电,新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得快,带动了产业升级,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仍是重要基地,企业在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上投入不少,城市发展的方向从过去传统工业向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转变,需要政策,资金,人才三方面长期配合。
![]()
交通网络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春的公路、铁路和民航形成多式联运、龙嘉站等,位于东北铁路网中心,客运、货运通达性好,高铁把长春和沈阳、哈尔滨等城市通行时间大为缩短,龙嘉站空铁联运,铁路和航空衔接更顺畅,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是吉林省民航机场,开通多条国内和部分国际航线,机场与市区通过高速公路、铁路相连,有利于对外联系和客流承载,市内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线路增加,快速公交覆盖主要城区,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完善,市民出行效率提高。
历史方面,长春有很长的文明史,旧石器时代就有“榆树人”活动,早期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汉代到西晋时期,这一带属于扶余国,城市作为行政区的设置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的长春厅,时间可以回溯到1800年,20世纪以来,长春的角色发生了多次变化,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设省并成为吉林省的省会,近现代史上,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这段历史遗留下来很多工业遗产和历史遗址,是了解东北近代变迁的重要实物证据。
![]()
长春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全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处,其中5A级景区4处,主要的旅游地点有伪满皇宫博物院、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影世纪城和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等,伪满皇宫博物院保存规模较大,历史文化遗址,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和社会情况,净月潭以自然风光著称,常被市民选作休闲度假的去处,长影世纪城以电影文化为主题,体现了当地电影工业的传统,世界雕塑公园收藏了国内外的雕塑作品,成为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6处,包括五家子遗址、揽头窝堡遗址、唐代老边岗土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6项,非物质文化有东北大鼓、黄龙戏、平氏浸膏、应氏奇穴疗法等国家级项目在此保存和传承。
城市绿化是长春的一大特色,城市发展之初就重视绿化建设,长期保持较高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在中国的园林城市中,长春是四大园林城市之一,也因此被称为“北国春城”,良好的绿化和公园布局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场所,对城市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
教育和科研方面,长春有比较集中的高等教育资源,吉林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学科门类较全,承担很多国家级科研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上有明显的传统优势,长春理工大学在光电等专业与产业联系紧密,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参与科研合作,职业教育也受到重视,多所职业技术学院按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对接较好,科研机构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这些研究机构与高校协同开展科研,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上,出现了分工较明确的格局,中心城区更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周边地区依旧保留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次中心城市承担部分传统工业并发展农产品加工,一般城镇以农业、工业和商业为主,形成多层次的产业支点,这种差异化布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
长春正努力融入国家的新发展格局,依靠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机会和自身作为“一带一路”北线节点的地理位置,吸引投资和人才,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在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的成果转化慢慢变多,给经济发展带来技术支持,长春作为哈长城市群的一员,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影响力在变大,人才、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城市间流动更频繁。
有目标有挑战,长春希望跨得更大些,有人把目标比作“北方的深圳”,想达到这种跨越,光靠政策和位置不行,还得持续吸引和留住人才,吸引资金,激发创新活力,这都是长期的任务,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生态保护,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等都要一起推进,短期内把现有的工业基础,新兴产业和科研力量结合起来,长期则要有更有竞争力的城市生态。
![]()
长春既有工业传统又有文化积淀,也有发展现代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条件,交通网络发达,教育科研资源集中,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继续转型和提升还有基础,未来的发展路径在于如何把历史的优势、区位的条件和当下的创新资源结合起来,城市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保持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