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三方代表围坐谈天然气合作:俄罗斯、中国和蒙古这个项目叫“西伯利亚力量2号”,听起来挺唬人,实际上就是一条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通到我国北方的大管道,设计上每年能输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路线、技术、投资都谈妥了,唯独价格这件事,卡住了。
![]()
说白了,这不是朋友之间的小误会,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谈判普京盯着手里的能源牌想找个接盘侠,而我国则稳坐牌桌,算盘打得比谁都清楚这场“黑龙江以西”的博弈,说到底,是一场讲规矩、讲逻辑、讲底线的较量。
事情要从俄乌冲突说起打仗打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生意一下子凉了以前,欧盟国家每年买走俄罗斯一千七百多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了俄外销的大头但战争一开打,欧洲转头就走。
![]()
2023年一整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连400亿都没保住你说这差距大不大?普京自己心里最清楚。
欧洲“甩脸子”之后,俄罗斯开始琢磨“东边还有谁愿意接盘”这不,目光盯到了我们毕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之一,每年消费量高达四千多亿立方米,进口占比接近一半,听起来是个“优质客户”。
![]()
于是,俄罗斯急着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想借这根管道把过去卖给欧洲的那部分气转头卖给我们可问题来了:俄罗斯还想按以前的“欧洲价”卖,可我们根本不吃这一套。
普京说“体面价格”,其实是想给自己留点面子——但能源市场不是讲感情的地方,讲的是供需关系和市场行情说白了,这时候谁更着急,谁就得低头。
![]()
我国不急着签单,普京却已经等得发慌
要说现在谁更需要这一单生意,还真不是我们虽然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大,但来源渠道也多:中亚那边的管道气一直稳稳地输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每年也有380亿立方米进来,再加上从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国采购的液化天然气(LNG),供气结构早就实现多元化。
换句话说,这50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2号”气源,我们并不是非它不可。
相比之下,俄罗斯就不一样了欧洲市场几乎全线崩盘,国内经济又面临财政赤字,2023年赤字高达3.3万亿卢布,创下10年来的新高能源出口成了普京手里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他当然急着敲定这个项目。
![]()
可惜,越急越容易露怯俄罗斯一开始坚持用欧洲历史气价来当谈判底价,这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对方非说“我以前在五星级酒店卖这个价格,你得照着给”,讲出去都让人笑掉大牙我国这边很明确,价格得跟亚洲市场接轨,不能搞“遥想当年”。
而且,这个项目并非想建就能建起来冻土、山地、跨境施工,每一项都不简单最开始蒙古还狠狠狮子开口,过境费要得高得离谱结果我们一转头和俄罗斯谈着改道哈萨克斯坦,蒙古立马服软,不但降了价,还主动提出加快铁路建设。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是有牌打的,不是别人随便喊价我们都得接。
![]()
谈判僵住不是友谊出问题,是账算不清楚
现在中俄之间的气价谈判陷入僵局,外界有些声音开始猜,“是不是两国关系出问题了?”其实大可不必紧张合作归合作,价格归价格,这跟感情没关系,只跟账有没有算明白有关。
“西伯利亚力量1号”当年就谈了十年,才终于签下协议,最终价格还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出口价现在的“2号”项目,也还只是签了个框架协议,连价格公式都还没定俄罗斯想锁死价格保收益,我们则坚持要动态调价,跟着市场走这本质上是理念不同。
![]()
更何况,现在国际LNG市场价格在每千立方米300到350美元左右,俄罗斯想用高出这个价一大截的数字来谈判,显然不现实我们一边拿市场数据说话,一边稳住国内能源结构,根本就不慌。
有人说,普京都亲自出面喊话了,中方是不是该给点面子?但问题是,面子不能当饭吃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不管谁来谈,都得按照国家利益来算。
谈得越久,才看得出谁更有底气
现在的谈判节奏,其实挺有意思俄罗斯那边希望尽快敲定,早日开工;我国这边则不急,愿意花时间慢慢谈这种节奏差异,恰恰说明了两国在这件事上的议价地位。
我们不是不想合作,而是不能被情绪绑架天然气不是白菜,价格一签就是十年二十年,动辄上百亿美元的投入,哪能轻易拍板?
![]()
而且这种跨国能源项目,变量太多了除了价格,还有地缘政治、技术风险、气候因素,哪一项都可能影响最终成本所以我们坚持,要搞一个灵活的调价机制,确保未来市场变了,我们也能及时调整,不至于吃亏。
俄罗斯想要的是“固定价、稳定收益”,我们要的是“市场价、风险共担”看似只是定价模式不同,实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
合作要讲规则,不能一味讲感情
说到底,中俄之间的这场“气价战”,并不是谁要欺负谁,也不是关系破裂,而是一次典型的国际博弈你有资源,我有市场,大家坐下来谈,谈得拢就合作,谈不拢就再等等。
![]()
我们尊重俄罗斯的困难,也理解他们想要卖个好价钱的心情,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因为对方着急,我们就随便签;也不能因为是“战略伙伴”,就牺牲自身利益。
我国一直强调的是“互利共赢”,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原则、有方法的我们愿意合作,也一直在推动合作,但必须是在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基础上。
而从这次谈判来看,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前几年就已经布局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来自于国内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来自于我们成熟稳健的市场机制。
![]()
“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故事还没完,气价这道坎还横在那里但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合作不能靠情怀,得靠实力。
俄罗斯想要“体面”,我们讲的是实惠;他们着急脱困,我们稳扎稳打谁能坚持原则、控制节奏,谁就在博弈中占优势。
这场博弈,不是翻脸,而是较劲;不是冷场,而是试探最终能不能谈拢,关键还在于谁更懂得在大局中找平衡我们不怕久谈,也不惧空窗,国家利益面前,任何让步都得慎之又慎。
等到真的签下协议那一天,希望它是建立在彼此尊重、互信互利基础上的合作,而不是一方妥协换来的短期交易这,才是我们要的“体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