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认知里,新能源轿车的舞台是铺装路面,陡坡攀爬更像是SUV的专属秀场。但总有车型愿意打破常规,去探索自身能力的更多可能性。领克10EM-P近期成功挑战50度“保罗坡”的举动,其意义并不仅在于证明它能爬上一个多么陡的坡,而在于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一辆技术路径成熟的新能源轿车,其能力维度可以覆盖比我们想象中更广的场景。这件事的核心,在于领克10EM-P通过其技术架构,重新讨论了新能源轿车的定义。
![]()
挑战的成功,首要依托的是领克EM-P智能电混系统提供的动力基石。这套系统由1.5T Evo电混专用引擎与P1+P3+P3三电机协同构成,390kW的综合功率和755N·m的综合扭矩,提供了克服巨大坡度所需的基本能量。但关键点在于“智能”二字。3挡DHT Evo混动电驱变速机构的存在,确保了无论是低速高负荷的爬坡,还是高速巡航,动力系统总能处在高效区间。这意味着领克10EM-P的动力输出是持续且可控的,而非简单的爆发,这对于在极限坡道上保持稳定攀爬,避免轮胎空转或动力中断至关重要。
![]()
如果说强大动力是基础,那么将动力有效转化为前进的牵引力,则是领克10EM-P成功登顶的直接原因,这依赖于其标配的eAWD智电四驱系统。与一些传统机械四驱系统不同,领克10EM-P的后桥P4电机可以独立工作,并在需要时以10毫秒的响应速度介入。在攀爬保罗坡这种对前轮附着力要求极高的场景下,系统能瞬间感知到需求,无缝切换到四驱模式,实现前后轮各50%的扭矩分配。这种快速精准的动力分配,确保了即使部分车轮附着力下降,车辆也能持续获得有效的推进力,从而稳健登顶。这套系统在平时公路行驶,尤其是雨雪湿滑路面时,对提升行驶稳定性同样有直接帮助。
![]()
能够征服陡坡,并不意味着领克10EM-P是一台专注于越野的车辆。恰恰相反,它的本质依然是一台提供优秀公路驾乘质感的新能源轿车。这得益于其CMA Evo平台和底盘悬挂设计。纯铝合金双叉臂前悬架和增强型五连杆后独立悬架的组合,主要优势在于提供精准的转向手感、清晰的路面反馈以及良好的车轮控制能力。而液压可变阻尼悬架技术则进一步优化了车辆应对不同路面颠簸时的处理方式,兼顾了舒适性与支撑性。这种底盘调校取向,使得领克10EM-P在达成83.2km/h麋鹿测试成绩和35.5米百公里制动距离的同时,也保障了日常驾驶的质感和安心。
![]()
因此,领克10EM-P挑战保罗坡的行为,可以看作是其产品力的一种集中展示和压力测试。它通过一个极端案例,验证了自身动力系统的高效可靠、四驱系统的快速精准以及底盘系统的扎实稳健。这些特性最终会回归到用户的日常使用中,转化为高速超车时的从容、湿滑弯道中的稳定、以及不良路况下的通过信心。它并非鼓励用户驾驶新能源轿车去越野,而是提供了远超“够用”标准的性能冗余和安全保障。
一辆车的真实价值,终究需要在驾驶席上体会。领克10EM-P所呈现的这种全面性,特别是eAWD智电四驱系统带来的全天候、多路况能力,是传统前驱或新能源轿车难以提供的体验维度。如果你对车辆的要求,是在满足日常低能耗通勤之外,还希望能拥有应对更多不确定场景的底气,那么领克10EM-P所搭建的技术体系,无疑值得你去深入了解。建议可以预约一次深度试驾,亲身感受一下这种融合了高效、平顺与稳健的驾驶特性,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