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面对中山装直接低头!日本外交官来华,当面抗议反被中国外交部训

0
分享至

哈喽大家好,我是标叔。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日本官员到访我国,外交部的回应。



中日关系突发紧张!日本高官金井正彰紧急访华试图缓和局势,却最终空手而归。

中方此前发布的安全提醒精准起效,3天内日本股市蒸发2.2万亿日元,旅游、零售等依赖中国市场的板块遭遇“断崖式下跌”。



核心僵局在于日方拒不撤回不当言论,既想保住经济利益,又不愿放弃政治投机,与中方“先纠错再沟通”的底线形成对立。



一句话点燃外交与经济双重风暴

2025年11月中旬,日本政府相关负责人的不当言论成为事件引爆点。



中方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明确回应,指出该言论违背中日长期达成的共识,违反国际通行准则,严重动摇双边关系的政治根基。

言论发酵仅1天,中方多部门同步启动应对措施:

11月16日,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公告,提示中国公民近期谨慎前往日本,留学生需重新评估赴日计划的合理性。



官方公告给出两大关键依据:

其一,2025年以来,日本境内针对中国公民的盗窃、诈骗等违法案件发生率同比上升37%,其中多起恶性案件尚未侦破,在日中国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面临现实风险;其二,相关不当言论严重破坏中日民间交流氛围,部分日本右翼势力借机散布对立言论,给在日中国公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潜在威胁。



这一提醒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国内各大旅行社紧急调整产品,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的日本团队游产品下架率超80%,线上平台“日本自由行”搜索量当日暴跌62%;
携程、同程等平台数据显示,11月16日至18日三天内,日本线路退订量环比激增315%,退订高峰集中在12月至次年1月的出行订单。



中方的安全提醒精准击中日本经济的“软肋”——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旅游、零售、航空业瞬间崩盘。

11月17日(周一)开盘后,日本股市呈现“断崖式下跌”,相关板块成为重灾区,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面对市场冲击,中国航司迅速跟进: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10余家主流航司于11月17日同步发布涉日航线退改政策,2025年12月31日前出行的客票可免费退改签,无需支付任何手续费。



据民航业内部数据,截至11月18日中午,涉日航线退改量已达近期峰值的2.8倍,部分热门航线(如北京-东京、上海-大阪)的退改率超70%。



紧急访华:一场“求缓和却不认错”的外交徒劳

经济压力之下,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于11月17日紧急启程访华。



作为日本外务省负责对华事务的核心官员,其行程被日本共同社、朝日新闻等主流媒体定义为“危机管控之旅”,但从官方披露的细节来看,此次访问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以打破僵局。

日方提前通过外交渠道释放的“沟通诉求”充满矛盾性:

一方面,希望中方相信相关不当言论“未改变日本的一贯立场”,要求中方停止升级反制措施,恢复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另一方面,却计划在磋商中就中方此前的相关表态提出“抗议”,并要求中方放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撤销对部分日本企业的贸易限制。



这种“既要缓和关系,又不愿纠正错误;既要经济利益,又要政治施压”的双重诉求,与中方“先纠错、再沟通”的底线形成根本对立。

11月18日上午,金井正彰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举行正式磋商。



中方在会谈中开门见山,再次就日本相关负责人的不当言论提出严正交涉,明确列出三项核心要求:

第一,立即收回错误言论,公开纠正不当表述;第二,停止在相关敏感问题上制造事端,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第三,以实际行动修复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为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这一立场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的表态完全一致,毛宁曾强调,“相关言论性质恶劣,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方已多次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日方必须承担相应后果”。

金井正彰一行于当日14时许离开中国外交部,面对等候在外的中外媒体,未回应任何提问,随后于15时30分许抵达机场离华。



中方同步通过外交部官网发布会谈核心内容,明确指出“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日方未满足中方核心诉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就在磋商进行期间,日本国内传来明确消息:

相关负责人仍坚持原有表述,拒绝撤回不当言论,称其“符合日本的安全保障立场”。



日本的“投机困境”与中方的“底线红线”

除了旅游业,中国还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589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453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7.5%;中国市场占日本汽车出口的23%、电子产品出口的27%、农产品出口的19%。



但与此同时,日本部分政客却试图通过炒作敏感议题,迎合国内右翼势力,推动安保政策调整,这种“既要从中国市场获利,又要在政治上挑衅中国”的投机策略,从根本上违背了互利共赢的外交逻辑。

近年来,日本防卫预算持续增长,2025年防卫相关预算达7.7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占GDP的比例突破2%;同时,日本不断推动安保政策调整,试图突破战后相关限制。



部分政客通过炒作外部议题,转移国内经济复苏乏力、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注意力,这种“以外部矛盾掩盖内部困境”的政治操作,导致日本外交政策日益偏离理性轨道,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对华策略。

11月,中日高级别政治对话曾明确重申,双方将继续遵循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妥善处理分歧,扩大合作。



但此次日本的不当言论,本质上是对这一共识的公然违背。

更关键的是,日方在磋商中仍坚持“不认错、不撤回、不道歉”的态度,试图用“表述模糊化”“立场不变论”蒙混过关,这种缺乏诚意的姿态,让双边沟通失去了基础。



中方多次强调,“共识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若一方持续挑战底线,合作便无从谈起”。

反观中方,此次应对展现出“底线清晰、反制精准”的特点:从外交严正交涉,到安全提醒,再到市场层面的自然反应,形成了“表态-行动-效果”的完整链条。



这种反制并非“情绪化对抗”,而是基于维护核心利益的理性选择——中方始终愿意与日本开展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任何挑战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必须付出相应代价。

尽管此次磋商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中方并未关闭沟通之门。



但“沟通”不等于“妥协”,中方的底线绝无退让空间。目前来看,中方的反制措施仍有升级空间:

除旅游领域外,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等领域都可能受到影响——已有消息显示,原定2025年底在华上映的多部日本电影已暂缓排期,中日合拍的部分文化项目也进入“暂缓评估”状态;
经贸层面,中方可能进一步加强对日本部分产品的检验检疫,或调整相关贸易政策,具体措施将根据日方后续行动动态调整。

日本国内已有理性声音呼吁政府纠正错误。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理事长石毛博行公开表示:

“中日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稳定的双边关系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希望政府能正视中方关切,采取务实措施修复关系”;日本旅游业协会会长田中义博也呼吁,“应尽快消除分歧,恢复中日旅游合作,否则将有大量旅游相关企业面临倒闭风险”。

结语:

这场持续3天的“经济-外交风暴”,本质上是“原则与投机”的较量。日本高官的北京急访之所以无果,核心原因在于日方未能正视自身错误,不愿放弃“既要又要”的投机心理。



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中方的坚定立场、经济层面的现实压力,都在推动日本作出正确选择:

只有彻底纠正不当言论,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原则,尊重中方核心利益,才能为双边关系的修复创造条件;任何试图模糊立场、拖延时间的做法,只会让僵局持续升级,最终损害日本自身的利益。



中方始终敞开沟通之门,但门的钥匙掌握在日方手中——是否愿意放下投机心理,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将决定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铁锤简科 incentive-icons
铁锤简科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4179文章数 5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