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拆迁给300万拆迁款,我先给了儿子20万买车,隔天我直接改遗嘱

分享至

“妈,您看这车,气派吧?”

李军把手机举到母亲张兰的眼前,屏幕上是一辆锃亮的黑色小轿车。

“听销售说,这是最新款,开出去特有面子。”

张兰眯着眼,扶了扶老花镜,没说话。

她一辈子省吃俭用,对这些铁皮疙瘩没什么概念,只知道一定不便宜。

“就是……首付还差了点。”

李军搓着手,嘿嘿地笑着,露出了他的真实目的。



01

张兰这辈子,是个苦命人。

她年轻时嫁给丈夫李强,生下一儿一女,本以为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没想到,在一双儿女刚上小学的年纪,丈夫就在工地上出了意外,撒手人寰。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

婆家说她克夫,娘家劝她改嫁。

张兰咬着牙,谁的话都没听。

她看着一双瘦弱的儿女,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为了拉扯大两个孩子,她盘下了街角一间没人要的小铺子,开了一家面馆。

从天不亮就开始和面、熬汤,一直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一碗面五块钱,一分一毛,都是她用汗水换来的。

那段日子,她的手常年泡在水里,冬天生满冻疮,夏天被热气熏得红肿。

儿子李军从小就比女儿李悦会说话。

他嘴甜,会哄人,总能把张兰哄得开开心心,然后要到一两块钱的零花钱去买零食。

女儿李悦则像个小大人,沉默寡言,放了学就来店里帮忙,择菜、洗碗,从不抱怨。

张兰嘴上总说,儿子是家里的根,以后要传宗接代的,要对他好一点。

所以每次煮好面,她都会偷偷给儿子的碗里多加一个荷包蛋。

李军吃得满嘴流油,李悦就在一旁安安静静地喝着面汤。

她什么都看见了,但什么都没说。

街坊邻居都说张兰偏心,典型的重男轻女。

张兰听了也不反驳,只是笑笑。

她心里有自己的盘算。

女儿贴心,是自己的小棉袄,以后嫁了人也有个依靠。

儿子不成器,自己不多拉拔着点,以后可怎么办。

就这样,她一个人撑着面馆,硬是把两个孩子都供到了大学毕业。

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

李军娶了媳妇王娟,生了个儿子。

李悦嫁给了同事赵伟,生了个女儿。

张兰也老了,面馆开不动了,就关了门,守着那栋住了大半辈子的老房子,过着清静的日子。

那栋老房子,是丈夫留给她唯一的念想。

里面有孩子们成长的痕迹,也有她半辈子的辛酸和回忆。

她本以为,自己会在这栋房子里,安安静静地走完余生。

没想到,一纸拆迁公告,彻底打乱了她晚年的平静。

02

老城区改造,张兰家的老房子被划进了拆迁范围。

按照政策,她可以分到一套一百平米的回迁房,外加三百万的现金补偿。

三百万。

这个数字,对于辛苦了一辈子的张兰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巨款。

消息传开,最先激动起来的是儿子李军和儿媳王娟。

拆迁办的人前脚刚走,他们夫妻俩后脚就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上了门。

“妈,您真是好福气啊!”

王娟一边给张兰捶着背,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这下好了,您以后再也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李军则直接掏出手机,开始规划起来。

“妈,这钱您可得好好计划。我看城东那个新开的楼盘就不错,咱们先全款买个大平层,剩下的钱给我换辆好车,再剩下的存银行,够您养老了。”

他说得理所当然,仿佛那三百万已经是他自己的了。

张兰看着儿子儿媳兴奋的嘴脸,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她只是淡淡地说:“钱还没到手,说这些还太早。”

相比之下,女儿李悦的反应就要平静得多。

她下班后过来看望母亲,只是拉着她的手,轻声说:“妈,这下好了,您以后能享清福了。”

她没有提钱的事,只是仔细地问了母亲回迁房的户型,还说要帮母亲好好设计一下装修。

钱很快就打到了张兰的账户上。

看着银行短信里那一长串的零,张兰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一早,李军就来了。

他开门见山,直接说了想买车的事。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张兰最终还是同意了。

她亲自去银行,取了二十万现金,用一个黑色的塑料袋装着,交给了李军。

她对儿子说:“这是给你买车的,也是给你结婚时没给够的彩礼,补上了。”

她还说:“你妹妹那边,我会看着给的,不用你操心。”

这话,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李军拿到钱,喜笑颜开,对着张兰连声道谢。

“谢谢妈!我就知道您最疼我了!”

他拿着钱,风风火火地走了,甚至没顾得上留下来陪母亲吃顿午饭。

张兰看着他的背影,缓缓地叹了口气。

她知道,自己这个决定,或许会伤了女儿的心。

但她固执地认为,儿子是家里的门面,开辆豪车出去,脸上也有光。

女儿那边,以后自己多补贴一些也就是了。

她以为自己能把这碗水端平。

可她没想到,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



03

李军提车的速度快得惊人。

钱到手的第二天,他就开着一辆崭新的黑色SUV,回到了张兰住的老小区。

车子停在楼下,他特意按了好几声喇叭,引得不少老邻居都探出头来看。

“哟,李军换新车了?真气派啊!”

“这车得不少钱吧?你小子出息了!”

李军靠在车门上,享受着众人的夸赞,脸上满是得意。

“还行吧,随便开开。”他故作谦虚地说。

“妈,您下来看看,我这车怎么样?”他冲着楼上喊。

张兰从窗户探出头,看着楼下那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新车,心里五味杂陈。

她没下楼,只是叮嘱了一句:“开车慢点,注意安全。”

李军在楼下炫耀够了,一脚油门,直奔下一个目的地。

他要去妹妹李悦家。

李悦和丈夫赵伟住的是单位分的旧房子,小区环境很差,停车位也紧张。

李军开着他的新车,在狭窄的楼道间来回转了好几圈,才勉强找到了一个位置。

他把车停好,特意锁了好几遍,这才上了楼。

李悦刚下班回家,正在厨房里做饭。

“哟,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李悦一边切着菜,一边头也不回地说。

“来看看你呗。”李军大摇大摆地走进厨房,靠在门框上。

“顺便让你看样好东西。”

他拿出新买的车钥匙,在李悦面前晃了晃。

钥匙上的车标,在灯光下闪着银色的光。

李悦切菜的手顿了一下。

“买车了?”

“是啊,妈给的钱。”李军的语气里充满了炫耀。

“二十万,眼睛都没眨一下就给我了。”

“我跟妈说了,让她也给你点,可妈说,女儿总是要嫁出去的,是外人,钱还是得留给儿子。”

他的话,像一根根针,扎在李悦的心上。

厨房里,只剩下抽油烟机嗡嗡的声响。

李悦沉默地切着菜,一刀,一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李军没有察觉到妹妹的情绪,依旧喋喋不休。

“妈心里最疼的还是我这个儿子。”

“你啊,以后就别指望妈能给你什么了,还是好好跟你老公过日子吧。”

他说完,觉得心里舒坦极了。

这些年,他总觉得母亲对妹妹比对自分还好,现在,他终于证明了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地位。

“饭做好了吗?我饿了。”他理所当然地问。

李悦终于停下了手里的刀。

她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

“饭还没好。”

“你走吧,我们家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她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透着冰冷的疏离。

李军愣住了,他没想到一向温顺的妹妹会用这种语气跟他说话。

“你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让你出去。”李悦指了指门口。

李军的脸一下子涨成了猪肝色。

“行,李悦,你行!”

他指着李悦,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04

李军走后,张兰给李悦打了个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悦悦啊,吃饭了吗?”张兰小心翼翼地问。

“……吃了。”电话那头,李悦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你哥他,今天是不是去找你了?”

李悦沉默了片刻。

“妈,您要没什么事,我先挂了,童童这边要睡觉了。”

她没有回答张兰的问题,直接挂断了电话。

听着手机里传来的忙音,张兰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她知道,儿子肯定在女儿那里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她心里又是生气,又是愧疚。

晚饭,她胡乱吃了几口,就再也咽不下去了。

她在屋子里坐立不安,最终还是披上外套,出了门。

她想去看看女儿。

她想跟女儿解释一下,自己不是真的偏心。

她揣着白天刚从超市买的水果,坐上了去女儿家的公交车。

夜色渐深,城市的霓虹一盏盏亮起。

张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乱糟糟的。

到了女儿家的小区,已经快九点了。

李悦家住在一楼,窗户正对着小区里的一条小路。

张兰走到楼下,看到女儿家的窗户还亮着灯,窗帘没有拉严,透出温暖的橘色光晕。

她放轻了脚步,走到窗边,想看看女儿在做什么。

客厅里,李悦正陪着七岁的外孙女童童在看书。

她好像刚刚哭过,眼眶还是红的。

张兰提着水果,正准备敲门。

忽然,她听到屋里传来外孙女童童稚嫩的声音。

“妈妈,你为什么不开心呀?”

“姥姥是不是不喜欢我们了?”

张兰的心,猛地揪了一下。

她停住了伸向门铃的手,鬼使神差地,侧耳贴近了窗户的缝隙。

屋里,李悦沉默了很久。

久到张兰以为她不会回答了。

然后,张兰听到了女儿温柔却带着一丝疲惫的声音,缓缓地响了起来。

她对她的孩子说了一些话。

那些话,顺着窗户的缝隙,一字不漏地,清晰地传进了张兰的耳朵里。

窗外,夜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

张兰整个人,却像是被瞬间冰冻住了。

她僵在原地,一动不动,仿佛成了一座雕塑。

手里的水果袋子,“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苹果和橘子,滚落了一地。

但她浑然不觉。

她的脑子里,嗡嗡作响,反复回荡着女儿刚刚说的那几句话。

原来是这样。

原来……竟然是这样。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瞬间窜遍了全身。

她感觉自己像一个天大的傻瓜。

一个自以为是,被蒙在鼓里,耍得团团转的,天大的傻瓜。

她没有去敲门。

她甚至没有去捡散落在地上的水果。

她只是缓缓地,缓缓地转过身,一步一步,机械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她的背影,在路灯的照射下,被拉得很长,很长,显得无比的萧瑟和孤寂。

05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张兰就起了床。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公园晨练,也没有做早饭。

她只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静静地看着窗外由暗变亮。

她的脸上,没有了昨日的纠结和愧疚,只剩下一片沉静,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静。

一夜之间,她像是想通了很多事情。

也做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早上八点,她拿出手机,翻出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号码,拨了出去。

电话接通,她对着那头,语气平静地说了几句话,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挂了电话,她走进卧室,从床底下的一个旧木箱里,拿出了自己的存折和身份证。

然后,她换上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出了门。

她先去了银行,办理了一些业务。

之后,她按照约定,来到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接待她的是一位姓王的律师,是她过世丈夫的远房表侄,为人稳重可靠。

“兰姨,您找我有什么事?”王律师客气地给她倒了一杯茶。

张兰没有喝茶。

她从包里拿出一份她早就准备好的文件,推到王律师面前。

“小王,我想改一下我的遗嘱。”

她的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不容置疑。

王律师有些惊讶,但还是专业地接过了文件。

他仔细地看了看,又跟张兰确认了几个关键的细节。

整个过程,张兰都异常冷静和清醒。

她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新的遗嘱,很快就拟定好了。

张兰拿着笔,在签名处,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落下最后一笔的那一刻,她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从律师事务所出来,已经是下午。

张兰站在路边,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拿出手机,分别给儿子和女儿发了一条信息。

信息的内容很简单。

“下午三点,到城中路的王律师事务所来一趟,我有事要宣布。”

发完信息,她就收起了手机,拦了一辆出租车,径直回了家。

下午三点,王律师事务所的会客室里。

李军和李悦都到了。

李军一脸的不耐烦,他下午还约了朋友去试驾。

李悦则显得有些忐忑不安,她不知道母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张兰坐在主位上,面无表情。

王律师清了清嗓子,拿出了那份刚刚打印好,还带着油墨香气的遗嘱。

“阿姨,人都到齐了,现在可以开始了吗?”他请示地看向张兰。

张兰缓缓地点了点头。

“开始吧。”



王律师于是打开文件,开始宣读。

“本人张兰,在头脑清醒、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订立以下遗嘱……”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在安静的会客室里回荡着。

李军百无聊赖地玩着自己的新车钥匙。

李悦则紧张地绞着自己的手指。

当王律师念到关于那三百万拆迁款和房产的具体分配方案时。

李军和李悦的脸色,瞬间都变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