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军事史上,航母向来是大国重器,是远洋作战的移动堡垒。可你要是走进印度的航母,可能会怀疑自己误入了某个养生会所。
![]()
去年六月的国际瑜伽日,印度总理莫迪别出心裁地率领上千名海军官兵,在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甲板上铺开瑜伽垫,赤脚盘坐,沐浴着海风进行冥想。这场面若是让其他海军强国看见,怕是会揉揉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航拍画面。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艘承载着印度海军梦想的航母,曾经遭遇过一场难以启齿的灾难。2018年初,在科钦造船厂进行最后舾装的“维克兰特号”旁边,停靠着一艘上万吨的钻井船。
由于船上化粪池长期未清理,积聚的沼气在某个下午被船厂工人的烟头点燃,引发剧烈爆炸。虽然航母主体结构幸免于难,却被炸得到处都是污秽。这场事故不仅让航母交付日期再度推迟,更给它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说来也巧,就在莫迪在航母甲板上带领官兵做瑜伽的同一天,印度总统的直升机在喀拉拉邦一个体育场降落时,竟然直接陷进了未干的水泥地面。
原来场地管理人员忘了告知施工队总统要来,刚铺的水泥还没凝固。看着深深陷进混凝土的机轮,随行人员想出了一个最“印度”的解决方案:召集现场群众,几十号人徒手把数吨重的直升机硬生生抬了出来。这种看似荒诞的应急处理,却透露出印度社会特有的务实与灵活。
你若以为这些只是偶然事件,那就太小看这个南亚次大陆的神秘国度了。在印度,类似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就拿他们的航空业来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制造企业,修过的飞机却像被施了诅咒。
据统计,经该公司大修过的8架米格-21、4架幻影2000和3架米格-29,最终全部坠毁。有内部人士透露,维修工人在组装发动机时,若发现多出几个零件,往往会选择“下次再装”,这种“将就”的工作态度,折射出整个产业体系的质量管控难题。
![]()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印度人对待失败的态度。2019年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爆发空战,一架印度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被俘。
按理说这是次军事失利,可印度军民却自发创作了歌曲《卡萨姆·辛杜尔》,高调庆祝这场“伟大胜利”。这种将挫折转化为精神胜利的独特能力,形成了印度特有的“赢学”文化,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嘴上一定要赢。
这种文化特质在印度社会随处可见。当美国某军事杂志将印度空军评为世界第三时,印度民众欢欣鼓舞,完全无视这份排名的权威性。
在社交媒体上,印度网民会认真地讨论他们的“光辉”战机如何优于中国的歼-20。即便这款国产战机研发了三十多年,至今问题不断,但在印度人心中,它就是世界顶尖的战斗机。
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会发现这些看似荒诞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逻辑。在这个拥有13亿人口、22种官方语言、9个主要宗教的国家,维持国家认同需要特殊的精神纽带。
“赢学”文化或许正是这种纽带的体现,通过集体性的自我肯定,来弥合现实的裂痕。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乐观精神也是印度社会在种种困难面前依然保持活力的秘诀。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过度依赖精神胜利法,可能会掩盖真实存在的问题。
印度航母从2009年铺设龙骨到现在,历经十余年仍未形成完整战斗力;空军战机老旧,摔机事故频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这些都是需要直面的事实。若一味沉浸在“世界第三”的幻想中,反而会延误改革的最佳时机。
![]()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印度的发展步伐却从未停止。
他们自行研发的月球探测器成功在月球南极着陆,成为全球第四个实现此壮举的国家;他们的IT人才遍布硅谷;他们的电影产业影响力与日俱增。这种矛盾恰恰体现了印度的复杂性,它既是一个能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航天大国,也是一个直升机可能陷进水泥地的神奇国度。
从航母甲板上的瑜伽,到水泥地里的直升机,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件,其实都是观察印度的独特窗口。它们不仅展现了印度的荒诞与幽默,更揭示了这个古老文明在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挣扎与智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少一些嘲讽,多一些理解,毕竟每个国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寻强国之梦。
印度的故事提醒我们,发展道路从来不止一条,成功标准也并非唯一。重要的是,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正如那艘历经磨难终于下水的“维克兰特号”,虽然路上坎坷不断,但它终究在向着深蓝迈进,哪怕甲板上铺满了瑜伽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