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陶立烽】11月17日,复旦大学南土国际金融政策圆桌会第7期暨"金融强国系列" 第1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金融强国与科技金融"为核心主题,汇聚了学界专家、行业领军者与投资机构代表,围绕科技金融的内涵界定、国际经验借鉴、国内实践挑战及未来发展路径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的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
论坛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龙主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教授张陆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金融系研究员谈毅、原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品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牛晓健、上海复中私募基金总经理曹晓飞等五位嘉宾先后发表演讲,分享了在科技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观察者网进行独家报道。
张陆洋教授在主旨演讲中系统梳理了科技金融的发展脉络与核心内涵。他以“上海之问”为切入点,指出上海虽已具备资金、人才和科技成果等多重优势,但如何通过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更有效地培育出如大疆、阿里这样的标杆型企业,仍是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张陆洋指出,金融强国建设需围绕科技金融、现代资本市场创新、数字金融等七大体系展开,其中科技金融是核心中的核心。
他通过多年来的系列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科技金融应构建"科创链、科金链、科政链、科服链"四位一体的完整体系,并详细解读了美国硅谷、以色列、英国牛津剑桥科技园等实证研究的国际经验,强调科技金融的商业模式是“金融资本经营知识资本”的核心逻辑,贯彻“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风险投资股份期权化”的关键机制。
![]()
谈毅教授的报告聚焦金融强国建设中投资机构的发展困境。他提到,我国M2规模已突破350万亿元,但大量资金仍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科技金融领域缺乏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谈毅指出,科技金融作为中国本土概念,实践走在理论前面,其核心是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流程提供金融支持。他通过欧洲与美国在科技革命中的差距对比,强调风险投资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呼吁培育"寻求变革、拥抱失败"的投资文化,避免同质化投资与短期功利主义倾向。
![]()
拥有25年行业实践经验的原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品高从实证角度分享了对风险投资的深刻洞察。他引用美国前总统拜登的讲话,强调风险投资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品高指出,当前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的私人资本比例还有提高的空间,有限合伙制的核心机制还将发挥更大作用。他呼吁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的政策体系,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构建市场化的风险投资生态,避免政府从"引导"变为"主导"。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牛晓健教授聚焦科技金融中的知识产权融资问题。他指出,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但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仍相对较小,2023年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规模不足100亿元。牛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评估体系不完善、企业认知不足、侵权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并通过美国高额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案例,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呼吁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估值定价中心。
![]()
上海复中私募基金总经理曹晓飞分享了一线投资机构在早期科技投资领域的实践探索。他表示,在当前环境下开展早期科技投资,需统筹把握政策导向、投资专业性与长周期特性之间的平衡。为此,机构应通过系统化的LP教育和专业化投资能力建设,在智能化、新制造、新材料、新药械等重点赛道深入挖掘优质项目,推动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
主持人王龙对每位嘉宾的发言进行了精要总结,并分享了自己关于如何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的思考。随后,他就“在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下,科技金融应扮演何种核心角色”这一议题,与各位嘉宾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本次论坛作为"金融强国系列"的开篇之作,搭建了产学研用深度交流的平台,为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路与建议。复旦大学南土国际金融政策圆桌会将围绕金融强国建设的七大核心议题持续举办系列活动,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