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把“爱国者”导弹卖给美国,等于把战后戴了78年的“紧箍咒”偷偷松了一扣。
![]()
这不是简单的军火买卖,而是东京在试探:和平宪法这条底线,到底还能不能勒住它?
![]()
把导弹送出去,日本到底想换什么?
换三张通行证。
第一张叫“战争合法化”。
过去日本只能自产“防御性”武器,出口杀伤性导弹是禁区。
现在内阁一纸文件,把“只能自盾”改成“可助攻”,相当于把防盗门拆下来当炮弹卖。
军费同步飙升,GDP占比从1%跳到1.5%,看似小数点,却是从“专守防卫”到“先发制人”的质变。
第二张叫“经济止痛药”。
2023年三季度日本GDP环比跌0.7%,国内怨气冲天。
政府需要一只外部“替罪羊”:把民众对物价、工资的怒火,引到“中国威胁”上。
对外强硬,对内就能少发补贴、少涨工资,还能给军工集团喂订单,一石三鸟。
第三张叫“历史橡皮擦”。
文部科学省已敲定,2024年春季教科书把“慰安妇”表述淡化到只剩一行脚注。
![]()
军事松绑配合历史失忆,是要让年轻人默认“日本当年只是败于原子弹,而非败于侵略”。
导弹出口与篡改教材同步推进,枪炮与笔一起改写国家记忆。
中国没拍桌子,直接上“三把钳”
第一把钳叫“法理锁喉”。
外交部去年12月甩出《战后国际秩序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把《波茨坦公告》第8条放大加粗:日本领土仅限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及盟国指定小岛。
潜台词——琉球不在其列,导弹射程别伸得太远,小心连“地盘”都被翻旧账。
第二把钳叫“经济抽梯”。
2023年四季度,中国从日本进口水产品暴跌98.6%,全年损失2000亿日元,渔业协会天天堵首相官邸。
更狠的是稀土高端磁体技术磋商被按下暂停键,日本电动车、机器人、导弹制导芯片集体“缺奶”。
没有钕铁硼,再先进的导弹也打不准。
第三把钳叫“现场围观”。
1月,东部战区055大驱抵近琉球12海里,大大方方做战术转向。
![]()
舰上垂直发射单元比整个日本自卫队同型舰加起来还多。
一边卖导弹,一边被围观,东京刚吹出去的“威慑”瞬间变成“被威慑”。
邻居们为何集体皱眉?
韩国先翻脸。
尹锡悦政府11月召回驻日大使,理由是日本教科书把独岛标成“竹岛”。
首尔算得清:今天日本敢卖导弹,明天就敢把领土主张写进射程。
东盟敲警钟。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1月公开喊话:“别让军国主义幽灵飘回东南亚。
”对东盟来说,日本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刺刀记忆比太平洋还深。
俄罗斯补刀。
12月,俄太平洋舰队在北方四岛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10倍音速直接掠过北海道外海。
莫斯科用弹痕告诉东京:你松宪法,我就松导弹按钮。
![]()
——04——
日本国内也有“刹车片”
丰田推迟九州新能源工厂,经济界先喊疼。
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罕见放话“避免过度刺激邻国”,等于承认右翼油门踩过了头。
财务省数据更扎心:对华出口占比三年跌掉5个百分点,再跌下去,汽车、精密仪器两大支柱就要拆生产线。
军工能喂饱几家承包商,却喂不饱1.25亿消费者。
选票与美元,永远比导弹更有说服力。
——05——
下一步,盯紧2月众议院预算委员会
右翼会抬出“中国军舰威胁”照片,要求追加导弹预算;
经济界会递上“渔业损失+丰田推迟”报告,要求缓和关系;
双方把议会当擂台,谁赢,谁就决定日本是继续滑向“能战的正常国家”,还是先把饭碗端稳。
——06——
![]()
留给地区的一道选择题
日本把导弹当钥匙,想打开“正常国家”大门。
可门后有两条路:
一条是德国模式——用经济和解换政治地位;
一条是旧日本模式——用枪炮换生存空间。
78年前,世界用原子弹帮日本选了后者,代价是广岛长崎的废墟。
今天,导弹出口按钮再次摆在面前,是收手还是继续按下?
答案不在华盛顿,不在东京湾,而在日本选民口袋里的工资单、渔港里的空船、还有教科书里能否找到“侵略”二字。
历史不会提醒第二次,它只会直接扣扳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