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金井正彰把外套留在酒店,只带一只棕色公文包走进北京东城的外交部大楼。 谈判桌对面坐着中国副外长孙卫东,没有寒暄,开场白只有一句:“日方要先拿出诚意。” 一小时后,金井在电梯口被日媒镜头逮到,额头一层细汗,领带歪了半寸——照片传回东京,编辑部统一配图说明:“空手而归”。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降温”行程,而是中日关系跌到五年来最低谷时,日方递上来的“投名状”。 投名状里写了什么?写了高市早苗那句“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写了中方随后关上的三道门:游客、文化、高层。
![]()
先说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实时票仓数据显示,11月14–18日退订日本机酒的人次同比激增430%,原本要在元旦前后去北海道看雪的团,退款理由一栏齐刷刷填着“局势不明”。 别小看这几万人,他们去年在日本花了2.2万亿日元,占日本全年旅游顺差的38%。 有人比喻:中国游客就像日本零售业的“年终奖”,今年奖金突然没了,百货公司、药妆店、电铁公司一起傻眼——股价周一开盘跌得比台风天还快。
![]()
再说文化。 北京—东京论坛自2005年起年年办,今年第一次发公告“因故推迟”,真实原因就是一句话:中方不批场地。 同步喊停的还有日本电影引进、高校互访、甚至上海某区的小学生“在线笔友”计划。 文化这条线看着软,却是两国社会唯一的“缓冲垫”,垫一抽,民间情绪直接骨头撞骨头。
最后说高层。 金井飞到北京前,外务省对外放风“争取为两国首脑会晤铺路”。 结果18号当晚,新华社一句“目前无此安排”把路直接封死。 G20月底在南非,日方原本想安排“走廊偶遇”,现在看也黄了——中方的底线摆得很明:先收回那句话,再谈见面。
![]()
三轮关门下来,日方发现损失比预想的大,却也比预想的难回头。 高市内阁支持率反而涨到69.9%,自民党内部算得精:对华强硬=基本盘稳固。 于是出现诡异的“温差”: 经济省急得跳脚,防卫省偷偷加预算; 药妆店贴中文“免税”没人看,军舰下水仪式却多拨了200亿日元。 用日本网友的话说:“钱包在流血,面子得绷住。”
![]()
金井回国当晚,成田机场有记者问:“此行成果如何?” 他挤出一句外交辞令:“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中文互联网立刻翻译:充分=各说各话。 确实,北京提出的“诚意”只有一条:正式澄清“台湾不属于日本安保适用范围”。 东京却连“撤回”两个字都说不出口,怕一出口,国内右翼就把首相官邸围了。
![]()
僵局就这样卡在这里。 下一轮牌面其实很清楚: 中国手里还有“稀土出口审批”“渤海天然气联合开发”“RCEP关税优惠”三张经济牌; 日本手里则只剩“美日间安保”这一张安全牌,以及一个随时可能被自己游客空出来的关西机场。 谁更疼,数据看得见: 中国赴日游客只占出境总量的4%,可日本对华出口从半导体原料到化妆品却是一条完整生命线。 生命线一旦被划刀,就不是“少赚点钱”,而是“有人要关门歇业”。
故事讲到这里,答案其实已经浮出: 金井18日那趟航班,飞的是“降温”航线,却载着一舱没有答案的考卷。 北京把试卷拍回去:想及格,先改错题。 东京还在纠结:改错题,怕丢选票;不改,怕丢钱包。 于是下一轮铃声响起之前,所有人都只能看着空白的答题区——那里本该写着一句简单的“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却至今空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