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全球化绝不能靠低价增销量,用具备文化特色的体系与标准,筑起当地用户的信任才是关键。
![]()
中国汽车出海销量屡创新高。2025年1-9月,中国海外市场自主品牌销量242万台,同比增长12%。其中,有以燃油SUV撑天下的,有靠新能源技术驱动的,也有吃欧洲老品牌知名度红利的,主攻小型车和紧凑型SUV。大家的全球化进程也普遍从单纯输出产品,到建设KD组装厂,再到设立研发中心与整车工厂的全产业链生态全球化过渡。
![]()
但纵观全球化的车企巨头们,大众通过KPS康采恩生产体系、包豪斯的功能优先等内核塑造了德国车严谨可靠的形象,丰田通过TPS、精益生产、KAIZEN持续改善等理念构建了日系车经济实用的认知——中国车企的全球化版图,显然还差“体系输出与价值认同”这最后一块短板尚未补齐。
一些中国品牌也意识到了构建信任永远是企业全球化到陌生市场最重要的一环,也最需要时间和精力去长期耕耘。
比如吉利,就试图在颇具吸引力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基础上,用符合全球审美的中国设计体系,去沉淀全球用户的情感共鸣与品牌忠诚度。
![]()
毕竟无论哪里的人都是视觉动物,设计与审美既是文化最直观的表征,又最容易通过视觉语言在不同用户心中烙下共鸣与信任——显然,用中国设计赢得全球认同,是继比拼价格与能源多样性后,中国车全球化最关键的罗盘。
![]()
今年前10个月,吉利汽车出口33.77万辆,其中10月出口销量达4.15万辆,同比增长23%。10月23日,吉利的全球化车型EX5,也就是国内的纯电SUV银河E5,正式登陆了英国市场。此前这款车已经畅销全球33个国家,上市15个月全球交付超21万辆,并在马来西亚、巴西、希腊、哥斯达黎加、埃及等国家位居纯电市场销量第一。
![]()
其实在一年前国内上市的时候,银河E5的设计师就曾透露过用含蓄温润的中国瓷与沉肩坠肘的中国椅设计理念,为引起全球用户审美共鸣做好的充分准备。在EX5英国上市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也直言:“吉利出海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而是放眼长远,坚持长期主义”。这份长期主义,就包括在全球建立涵盖上海和意大利米兰(银河E5诞生地)在内的五大设计中心,广纳各区域市场的设计大咖,构建具有创意主导权的在地化设计组织。一个无奈的现实是,很多在海外设立研发设计中心的企业,都面临着跨文化协同的巴别塔困境,在总部集中管控与分中心多元共创的方向上左右横跳,说是为全球设计,但实际上依然以中央集权的单一大脑,去揣测多元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背后的关键在于设计掌舵者们,究竟认为创新是完全主观的灵感乍现,还是靠多元交融催生的系统工程;究竟是强调权力的集中,还是会尊重文化的差异,并善用人才的特性。你看大部分合资车企在华设立的研发设计中心毫无话语权的现状,就知道鲜有人能打破自身主观认识的壁垒,去放低姿态接纳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
针对这个问题,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曾透露过他的见解:各取所长,互相接力,设计方案不分中外,与其全球竞标内耗,不如协作创造出既能体现中国独特性,又能被世界广泛理解和欣赏的汽车美。
![]()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今年5月在米兰首秀的大6座旗舰SUV银河M9,这台理应为中国人打造的大家庭用车,在“三进大宅”的中式空间设定理念基础上,融入了大量欧洲米兰中心设计师对形态把控的认知,使一台长5米1的大车做到了像欧洲小车的紧致比例,大而不散;
还有欧洲户外文化盛行所熏陶出的设计师天生对自然的敏锐嗅觉,就像路虎卫士的阿尔卑斯之光舷窗和保时捷911 Targa的透明玻璃车顶一样,海外设计师们将银河M9的三排舷窗面积增大了30%,还用“勃朗峰舷窗”的名字创造了一个能看见欧洲最高峰的、颇具向往感的寓意。
![]()
而中国团队则用对可感易用的显性风口与实体按键,掌控着数字体验的适宜方向。毕竟中国市场经历过大量的智能化迭代,也积累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
还有不同能源形式的产品匹配的不同灯型与格栅形态,甚至同一能源形式下也有有格栅与无格栅的差异化版型选择,吉利的这些设计探索,也都是在为即将面对的全球千百种用户做的准备。不过文化从来不会自发交融,唯有“key person”们主动破局,汽车设计的进化才能从孤立的创意爆发,进化到由核心推动者用远见、坚持与包容,串联起理念、团队与市场的系统化工程。
![]()
吉利设计掌舵者陈政以开放的心态和格局用好全球化人才,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具全球审美的车,在赢得了从德国红点、iF到美国MUSE铂金奖、意大利A奖,再到日本GOOD DESIGN AWARD的全球各大设计奖项认可的同时,也正试着用把文化翻译给世界的方法,让中国汽车从贸易远征迈入了设计远征的新阶段。
![]()
但在用设计打开全球市场格局的过程中,价值观的输出与共建,才是补齐最后一块短板的关键。毕竟单一产品的成功存在偶然性,中国汽车与中国设计要想获得持续的国际影响力,必须从依赖设计师个人灵感的手工作坊模式,升级为可复制、可迭代、可预测的系统工程。但这件事难就难在如何坚持长期主义——没有关键人物用远见对抗浮躁、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是没法达到大众丰田靠“建立标准与话语权来赢得市场信任”的高度的。毕竟体系是由人的经验与认知不断沉淀下来的知识转化,就像丰田的精益生产是由丰田喜一郎与工程师大野耐一不断实践总结得出,继而影响了全球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市场认知,任何远征的本质其实都是人的远征。但在一切以短期销量为导向的市场风气下,人们都把精力放在了增加无数个定语后的周榜销冠海报上,和上市一小时即大定XX万的数字游戏里,鲜有人关注到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方能见效的体系构建。
![]()
陈政和团队也深知此行不易,从三年前开始推动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建设,将未来10年的中国设计之路规划为将中国文化转化为可见可用体验的百家思齐、将理论沉淀推动为更广泛社会实践的破壁和美、不断迭代普及理论与实践的弘潮共鸣三阶段,到联合中国美术学院陆续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一版和第二版,构建一套从思想、文言到视觉、交互的完整思维框架和评价标准,再到中国R角、舒服车、润的设计形态研究、中国纹样等具象化的价值观探讨与表达——冯骥那句“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在中国汽车设计告别爆款赌局、完成从灵感驱动到体系致胜这一挑战的路上,变得更加具象与生动。今年底,吉利设计还将持续举办国际汽车设计论坛,分享在设计传承与创新、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让中国设计不再失语,也与全球声音一起和鸣汽车发展的未来之路。诚然,对于年轻的中国品牌们来说,像丰田与大众一样用沉淀多年的审美标准与文化底蕴吃透全球化红利,还有不少未竟之路。但今天的吉利们,身处一个技术变革更快、文化更多元、竞争更立体的时代,它面临的挑战更复杂,但也拥有了更易找到最大审美公约数、用更普世的设计触达用户情感、用兼容性更强的体系对抗市场不确定性的新机遇。
![]()
毕竟用户对新鲜感的需求提升了,过去靠打造IP来兜售玩具的迪士尼,正被用盲盒模式贩卖潮流的泡泡玛特盖过风头;世界对数字化的理解也加深了,车企话语权的构建,也正从德国车的形式追随功能向中国车的功能基于体验过渡。归根结底,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设计恰逢其时,正有机会将中国技术赋能下的中国文化,快速输出为全球标准。
![]()
吉利的设计远征,无关乎打造了多少爆款,而在于他们正在证明全球化的关键并不只是产品的输出,而是用普世于全球的审美与成熟的设计体系,所构建出的消费信任与文化认同。前路注定漫漫,亦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漫长征程,需要黑神话、电影《哪吒》、泡泡玛特等一个又一个商业创新的手段,来完成中华文明复兴的宏大目标。这场从输出产品到输出价值观的吉利实践,也记录着中国汽车全球化的最后一步,正落脚在用体系化的设计思维与全球市场对话,走出着一场关于东方文明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找到自身坐标的文化远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