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从30升到143!中医不仅是“止血”,而是唤醒身体的“生血力”
![]()
“孩子反复流鼻血、牙龈出血,腿上青一块紫一块,血小板只有30了……激素一停就复发,难道要吃一辈子药?”
这是许多血小板减少患者家庭的真实困境。
但在中医看来,血小板减少不是“血少了”,而是“血不归经”+“生化无源”。
只要辨证精准、用药得当,完全可能摆脱激素依赖,实现稳定康复!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看史淑荣主任如何用经典古方——犀角地黄汤加减,帮助一位17岁少女重获健康。
![]()
一、病例回顾:激素有效,但停药即复发
17岁的刘同学,因四肢瘀点瘀斑、反复流鼻血1个半月就诊,血小板仅46×10⁹/L,骨髓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当地给予泼尼松、达那唑等治疗,血小板一度恢复正常。
但激素减停15天后,病情迅速反弹,血小板再次跌至30,家人决定转求中医。
初诊时,她:
- 面红口苦,晨起流鼻血
- 大便干结(2–3天一次),小便黄
- 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
- 舌红少津,苔黄
- 四肢仍有新旧瘀斑并存
- 史淑荣主任一眼看出:这不是“气虚不摄”,而是典型的血热阴伤、瘀毒内阻
![]()
二、中医辨证:清热凉血 + 养阴化瘀,才是治本之道
很多人以为血小板减少就是“脾虚”,一味补黄芪、党参。
但史主任强调:“急性期出血鲜红、面红尿黄、便秘舌红,本质是‘血分伏热’,此时若用温补,等于火上浇油!”
她果断选用犀角地黄汤化裁——这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古名方,专治“热入血分、迫血妄行”。
核心处方思路:
药物作用
水牛角
(代犀角,先煎30g)
清心凉血,解毒定惊
生地黄、麦冬、阿胶
滋阴养血,修复“血之阴液”
赤芍、丹皮
凉血活血,化瘀不留瘀
仙鹤草、旱莲草
止血不留瘀,兼能养阴
熟大黄(少量)
通腑泄热,引血下行,防瘀热内结
茯苓
健脾利湿,防滋腻碍胃
✅ 全方“清、养、化、止”四法合一,既清血分之热,又护阴液之本,更化瘀毒之标。
![]()
三、疗效显著:三诊血小板升至143,一年未复发!
- 一诊后7天
- :鼻血止,大便通畅,无新瘀斑 → 血小板升至68
- 二诊调整
- :熟大黄减量,防过泻伤正
- 三诊
- :血小板达102,症状基本消失
- 巩固期
- :去大黄,加火麻仁、藿香梗润肠和胃
- 最终复查
- :血小板稳定在143,随访1年无复发
后期史主任嘱其长期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阴、清虚热,巩固根本。
“这不是‘压’住出血,而是重建了血的生成与统摄系统。”史主任说。
![]()
四、为什么这个方子有效?关键在“辨证精准”
史淑荣主任指出:
ITP在中医属“肌衄”“血证”,但证型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证型 表现 治法 代表方
血热妄行(急性期)
出血鲜红、面红、便秘、舌红
清热凉血
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慢性期)
出血淡红、乏力、气短、舌淡
益气摄血
归脾汤
阴虚火旺(久病)
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苔
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
瘀血内阻(顽固型)
瘀斑色暗、舌有瘀点
活血化瘀
桃红四物汤
❗ 切忌“见血就补”!误用黄芪、人参,可能加重出血!
五、给患者的3点建议
- 急性出血期:忌辛辣、羊肉、荔枝、芒果等助热之品
- 恢复期:可适当食用藕节、白茅根、花生衣煮水,辅助止血
- 长期调理:避免熬夜、情绪激动(耗阴动血),保持大便通畅
![]()
六、写在最后:中医治血,贵在“调衡”
史淑荣主任常说:“血小板不是数字,而是身体状态的镜子。
中医的目标,不是让指标‘好看’,而是让身体‘会自己造血、能守住血’。”
对于反复发作、激素依赖的ITP患者,
中西医结合、分期辨证、守方有恒,
才是走向康复的正确路径。
温馨提示:
本文方药为个体化辨证施治,切勿自行抄方使用。
如需就诊,请至正规中医院血液科或中医内科,由专业医师面诊开方。
关注我,用中医智慧守护您的血液健康。
#血小板减少#ITP#中医治疗#史淑荣#犀角地黄汤#健康科普#血液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