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一则消息突然刷屏全球媒体,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 - 格维尔喊话:“要是联合国敢承认巴勒斯坦建国,就对巴方高官 定点清除”。
![]()
明明联合国刚通过加沙那边的停火,以色列这边就撂下狠话,这究竟是政治作秀还是真要动武?
极右翼部长的 “强硬履历”
敢说出 “逮捕他国总统” 这种惊世骇俗的话,本 - 格维尔绝非等闲之辈。
这位以色列极右翼政党奥兹玛・耶胡迪特党的核心人物,早就因煽动种族歧视被定过罪,他的政治生涯几乎就是一部 “对巴强硬史”。
![]()
11 月 17 日,本 - 格维尔在党内会议上的发言堪称 “步步升级”。
他先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高官全扣上 “恐怖分子” 的帽子,接着抛出重磅威胁:“要是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建国,就得对这些人定点清除。”
说到激动处,他还特意点出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去向 ,那就是 凯齐奥特监狱,甚至强调 “牢房都备好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极端的,早在 11 月 15 日,他就公开宣称 “根本不存在巴勒斯坦人民”,说巴勒斯坦人是 “从阿拉伯邻国迁来的移民”,还污蔑他们 “到处搞恐怖活动”。
![]()
Amnesty 国际很快跟进,直言这种 “定点清除” 言论已构成 “煽动战争罪”,呼吁国际刑事法院调查。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对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施压,本 - 格维尔多次要求政府采取强硬姿态,甚至以 “退出执政联盟” 相威胁。
要知道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本就脆弱,全靠本 - 格维尔所在政党的支持才维持多数席位,这种 “以退为进” 的招数,让内塔尼亚胡陷入两难。
![]()
而本 - 格维尔的狠话不是空穴来风,恰恰撞上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关键投票。
13 票赞成背后的大国角力
这份决议里藏着关键信息,不仅要落实加沙停火、组建国际稳定部队,还明确提出 “推动巴勒斯坦自决权和建国进程”,甚至设立了过渡性和平委员会监督巴权力机构改革。
美国突然抛出这样的决议算盘打得很精,既想靠 “支持巴建国” 拉拢阿拉伯国家,又私下承诺给以色列额外安全援助安抚人心。
![]()
但这招在国内引发了争议,美国民主党部分议员批评 “对以色列施压过度”,共和党则直言 “损害以色列安全”,两党围绕中东政策的分歧再次公开化。
而各方反应更是泾渭分明,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纷纷欢迎,阿拉伯联盟直接痛批本 - 格维尔言论 “违反国际法”。
欧盟则表态支持决议,但不忘给巴勒斯坦提要求,强调要 “推进民主改革”;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则立刻表态 “坚决反对”,态度强硬。
![]()
这表面看是言论冲突,实则却是巴以核心矛盾的集中爆发,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色列要求的 “巴权力机构改革”。
“改革” 之争与定居点困局
以色列方面说得很明白,不允许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导加沙事务,即便美国方案里提到巴方角色,也得先完成 “改革”。
而所谓 “改革” 的核心,竟是要求巴方解散法塔赫武装分支、精简机构,还要接受以色列主导的安全监督 。
这在巴方看来纯属 “干涉内政”,只同意在国际监督下 “自主改革”,双方至今没达成任何共识。
![]()
更关键的 “炸弹” 是定居点问题。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已建了约 250 个定居点,70 多万以色列人在此居住,这些定居点早就被国际法认定为 “非法”。
但决议里压根没提拆除时间表,这既成了以色列的 “潜在突破口”,也被巴勒斯坦批评为 “重大缺陷”。
从极右翼政党到温和反对派,以色列在 “反对巴勒斯坦建国” 上达成了罕见共识,内塔尼亚胡就明确表态 “绝不允许巴权力机构主导加沙或约旦河西岸事务”。
而本 - 格维尔反复提及的凯齐奥特监狱,本身就是巴以矛盾的象征。
![]()
这座位于内盖夫沙漠的监狱,是关押巴勒斯坦政治犯的主要场所,曾因 “单独监禁”“长期未审判” 等问题多次被国际人权组织批评违反《日内瓦公约》。
以色列用这座监狱来威胁阿巴斯,无疑是往巴方伤口上撒盐。
巴以争执走到今天这一步,本质上早超出了当下的言论冲突。
除了对抗还有别的选择吗?
回溯历史,1947 年联合国分治决议就埋下隐患,当时阿拉伯人占总人口 69%却只得到 40% 的土地,犹太人占 31%反而获得 58% 的土地。
![]()
阿拉伯国家强烈反对,1948 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巴勒斯坦不仅没能建国,领土还被瓜分,大批难民流离失所。
此后多次中东战争让矛盾愈演愈烈,而 “两国方案” 从曾经的共识逐渐边缘化。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的努力也从未停止,阿拉伯国家提出 “分阶段落实建国” 提案,国际刑事法院已着手研究本 - 格维尔言论的法律责任。
![]()
但现实依然严峻,本 - 格维尔的言论虽未必会立刻变成政策,却无疑激化了矛盾。
美国的决议看似推进和平,实则回避了定居点等核心问题,巴以双方在 “改革” 等关键议题上仍无达成一致。
中东和平的 “未答题”
如今的中东就像站在悬崖边缘,本 - 格维尔的极端言论、以色列政坛的强硬共识、联合国决议的落地难题,层层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
凯齐奥特监狱的那间空牢房,与其说是为某个人准备的,不如说是巴以矛盾的隐喻。
![]()
1947 年分治决议留下的历史积怨,历次战争造成的领土变迁,大国博弈中的利益算计,让和平之路异常坎坷。
但和平从来不是 “选择题” 而是 “必答题”,唯有坚持 “两国方案”,兼顾双方安全关切,才能让巴以人民真正过上安宁日子。
至于本 - 格维尔的狠话最终会走向何方,联合国决议能否打破僵局,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