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又演上了:“中国间谍”伪装猎头刺探英国情报…

0
分享至

【文/观察者网 柳白】时不时拿所谓“中国间谍”剧本炒作一番,英国某些政客仿佛患上“恐华”癔症。

这不,英国情报部门最近更新了剧集,宣称中方情报人员伪装成“猎头公司”接触英议员等各界人士以搜集情报。一番荒唐指控随即遭到中方严正驳斥。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1月19日报道,英国安全事务大臣丹·贾维斯(Dan Jarvis)炒作称,在英国军情五处(MI5)就“中国间谍”风险向议员发出警告后,政府不会容忍任何“秘密且蓄意”干涉英国主权事务的企图。

根据一些情报官员的说法,他们确认了两个“受中方操控”的领英(LinkedIn)账号,这些账号以“民间招聘猎头”的身份活动,瞄准英国政界人士,试图套取“内部信息”。

MI5警报中描述的其他活动形式包括,“由中方支付费用的赴华旅行,以及通过现金或加密货币支付情报费用”。

被瞄准的对象据说包括“议会工作人员、经济学家、智库雇员、地缘政治顾问以及与政府合作的人,包括议员和上议院成员”。


英国安全事务大臣丹·贾维斯

英国下议院议长林赛·霍伊尔以及上议院议长麦克福尔18日将MI5的警告转发给议员。

霍伊尔渲染,这两个账号表明中方正“进行大规模外联”,试图“毫不松懈干预我们的流程并影响议会活动”。

贾维斯在一旁帮腔称,要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加以应对,尽管中国仍是英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但英国仍会“在必要时”实施制裁。

BBC称已联系两个账号寻求回应,但尚不清楚社交平台上展示的名字和照片是否为真实账号持有人。

英国保守党议员尼尔·奥布莱恩是出了名的“中国批评者”,他的研究员西蒙·惠尔班德自称,曾收到过其中一个账号的联系,消息包含一条工作邀请。

惠尔班德煞有介事,说这件事令他“深感不安”。

“这让我有点紧张,不过我并不惊讶。”他称,“我忙活议会相关事务大约有10年了,这些事我算是见惯了。”

“但如果是资历较浅的人,他们不知道该警惕什么。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领英上发来的真实工作邀请,从而接受。”

11月18日,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就英方炒作所谓“中国间谍威胁”答记者问时强调,英方说法纯属无中生有、任意捏造、恶意诽谤,我们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我们奉劝英方立即停止这种自编自导、自抬身价、贼喊捉贼的鬼把戏,不要在破坏中英关系的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英国人这些无凭无据的说辞可谓见怪不怪。就在9月,英国检方宣布撤销对两名2023年被控为“中国间谍”的英国男子的指控,两人被无罪释放。

英国皇家检察署(CPS)后来在一封信中爆料,该机构曾多次要求政府提供证据,以证明中国对英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但均遭到拒绝。而政府的这一态度,正是CPS决定撤销对两名英国男子指控的关键原因。

本月英国媒体又爆料,英国政府正在调查数百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是否存在被远程熄火的风险。但相关指控遭到中企严正驳斥。

西方对“中国威胁”的渲染,已形成一套近乎条件反射的话语体系,这种想象更暴露了自身面对竞争的心态失衡。

美国前商务部长雷蒙多兜售“中国威胁论”时,曾极力渲染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场景——假如美国路上行驶有300万辆中国汽车,而北京可以让它们全部同时熄火。

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的华春莹,当时引用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一句名言总结道:“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那么会把所有的问题都视为钉子。”

这句话对于一些英国政客,同样恰如其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观察者网 incentive-icons
观察者网
全球视野,中国关怀
128206文章数 18494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