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天1-2篇,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会写3篇,甚至4篇,财经类和敏感类文章主要发布在星球,公众号以地缘和海外类文章为主。
注:中日地缘博弈对双方的冲击都比较大。
![]()
【正文】
本文聚焦中日在经贸及旅游方面的依赖情况。
![]()
一、日本入境旅游对中国的依赖度:中国游客的贡献率在1/4左右且增量贡献率更高
虽然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业的贡献率尚未恢复至疫情前,但2023年以来中国游客对日本的贡献率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在1/4左右且增量贡献更高。
(一)入境旅客数量:中国游客对日本的贡献率大致在1/4左右、增量超过45%
1、今年前9个月,日本入境旅客数量达3165.05万人,中国游客占23.66%,高于2023年和2024年全年的9.67%和18.93%,但仍低于疫情前的2016-2019年(分别为26.51%、25.64%、25.87%和30.09%)。
排在中国后面的国家或地区分别为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美国,今年前9个月入境日本的旅客数量分别达679.36万人、503.67万人、182.27万人和239.77万人。
2、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游客数量占比仅1/4左右,但增量占比却很高。例如,今年前9个月,日本入境旅客数量同比增加475.96万人,仅来自中国的游客数量同比便增加223.94万人,贡献率高达47%。
(二)旅行消费额:中国游客对日本的贡献率在1/4左右,增量贡献超过32%
1、今年前9个月,访日外国人旅行消费额实现6.92万亿日元了,中国游客占23.78%,高于2023年和2024年全年的14.33%和21.25%,同样低于疫情前的2016-2019年(分别为39.37%、38.37%、34.19%和36.78%)。
排在中国后面的国家或地区分别为中国台湾、美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对应的访日旅行消费额分别为0.9万亿日元、0.8万亿日元、0.72万亿日元和0.4万亿日元。
2、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游客数量占比仅1/4左右,但增量占比更高。例如,今年前9个月,访日游客消费额同比增加1.09万亿日元,中国贡献率超过32%。
![]()
二、中日经贸依存度对比
中国和日本均为贸易大国,分别以6.16万亿美元和1.45万亿美元(2024年数据)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1和第5(第2至第4分别为美国的5.42万亿美元、德国的3.11万亿美元、荷兰的1.73万亿美元),贸易依存度分别为32.88%和36%。
(一)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远超美国、韩国与中国台湾
中国目前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925.94亿美元(日本口径),超过日本与美国的2247.18亿美元、与韩国的780.91亿美元、与中国台湾的760.28亿美元、与澳大利亚的691.17亿美元。其中,2024年日本前五大出口地分别为美国(1409.50亿美元)、中国(1248.35亿美元)、韩国(465.64亿美元)、中国台湾(454.36亿美元)、中国香港(360.31亿美元);日本前五大进口来源地分别为中国(1677.59亿美元)、美国(837.68亿美元)、澳大利亚(530.96亿美元)、阿联酋(369.61亿美元)和韩国(315.27亿美元)。
(二)日本为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位居东盟、欧盟、美国、韩国及中国香港之后
按中国口径看,202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082.74亿美元,日本位居中国第6大贸易伙伴,低于中国与东盟的9823.35亿美元、与欧盟的7858.24亿美元、与美国的6882.8亿美元、与中国香港的3097.02亿美元,高于与中国台湾的2929.71亿美元、与俄罗斯的2448.2亿美元、与印度的1384.78亿美元。其中,2024年前六大出口目的地分别为东盟(5865.24亿美元)、美国(5246.56亿美元)、欧盟(5164.61亿美元)、中国香港(2911.4亿美元)、日本(1520.19亿美元)和韩国(1463.66亿美元);前六大进口来源地分别为东盟(3958.11亿美元)、欧盟(2693.63亿美元)、中国台湾(2177.83亿美元)、韩国(1817.17亿美元)、美国(1636.24亿美元)和日本(1562.54亿美元)。
(三)日本在中国外贸中的权重呈趋势性下降态势
数据上看,日本在中国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呈趋势性下降态势,由1996年的20%以上降至2024年的4.25%(出口份额)与6.05%(进口份额),今年前9个月分别为4.19%和6.27%,这表明日本在中国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已下降较多,部分被东盟等经济体取代。
(四)日本在进口端对中国的依赖度趋于上升、出口端则趋于下降
中国在日本出口与进口中的份额则总体上保持稳定态势,2020年曾分别高达22.07%和25.77%。不过,2020年以来,中国在日本出口中的份额整体呈趋势性下降态势,由2020年的22.07%降至2024年的17.61%和今年前9个月的16.94%;与之相反,中国在日本进口中的份额则自2023年以来开始趋于上升,由2022年的20.98%连续升至2023-2024年的22.09%、22.49%以及今年前9个月的23.21%。
(五)中国在部分关键材料和中高端产品方面对日本的依赖度亦比较高
从具体贸易品类上看,除HS第16类(机电产品)在双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外,中国在进口端对日本HS第6类产品(化工产品)、HS第7类产品(塑料橡胶)、HS第15类产品(贱金属)及HS第17类(运输设备)和第18类产品(光学仪器等)的依赖度亦比较高,2024年全年进口金额分别高达172亿美元、93亿美元、111亿美元、80亿美元和95亿美元,这些产品以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刻蚀机、检测设备、锂电池材料、高性能树脂、医药原料和化妆品原料、光学镜头、显微镜、备管运回、X光造影、心脏起捕器等高端关键材料和中高端产品为主。
三、结语:经济维度看,中日关系恶化对双方是双输
(一)数据上看,中日经贸已深度绑定,双边贸易额较大,虽然中国在日本外贸中的份额较高(超过1/5),但中国在部分关键原料及中高端产品方面对日本的依赖度同样较高。这表明,中日经贸摩擦对双方来说是双输局面,其冲击不亚于中美贸易战。
(二)中国市场对日本的重要性很高(中国市场贡献了日本外贸的1/5以上、中国游客贡献了日本入境旅游业的1/4左右),日本对中国的重要性亦非常高。从中国和日本两个口径的外贸数据来看,两国的双边贸易还有一部分是通过第三国完成的。这表明,仅从经济角度来说,中日和谈的好处要远大于坏处,中日经济某种程度上均承受不起地缘冲击。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本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如征得本公众号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对相关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