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幕上,倪萍是温婉大方的国民女主持;在生活里,她却活在一个压抑而冰冷的母爱之下。如果说童年是个容器,那么倪萍的那个装满的不是糖果和拥抱,而是“为什么我不是男孩”的困惑。她三岁被送去寄宿幼儿园,而哥哥每天都能回家,那个年代,男孩是家里的“传宗接代”,女孩只是“别人家的人”,这种观念似乎扎在母亲的心里,对母亲来说哪怕儿子大,也比小女儿重要。
倪萍讲起小时候的饭桌:哥哥的碗里有煎鸡蛋、有大块肉,而她只能捡锅里剩的油星子。
![]()
听起来像是小时候常有的“家中偏心”,可真正让人心一沉的,母亲的态度,母亲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比起吃穿,情感冷漠更难熬,她说很少见过母亲的笑脸,写作业时连头都不敢抬。母女之间,从没有拥抱,没有一句温暖的问候,只有“你怎么又做错了”式的审视。这种压抑不是一时半会的委屈,而是年复一年,像石头一样压在心口上的沉重。母亲的强势,不是个性问题,而是那个时代无数女性身上被社会狠狠压出来的“刚”。
![]()
她曾透露,母亲有一次甚至想打她,而她也不是那个小时候沉默的小姑娘,差点反手回击。这种对峙,不是简单的个性不合,而是几十年压抑情绪的一次次爆发,母女之间像是两条平行线,谁也不肯先低头。2005年,倪萍的儿子虎子赴美治疗,母亲去了美国照顾,这听上去像是母爱升温的机会,但倪萍却说,那是“有条件”的陪护。母亲希望她帮哥哥的女儿在北京落户口,这种交换式的亲情,让她再次陷入情绪的泥潭。她甚至问自己:我妈到底是因为爱我,还是因为我有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